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游在萍乡>文献资料>报纸>  “临终关怀”温暖病人一家,康复治疗为残疾人建立健康档案,五峰山街道———社区卫生中心为患者舒心疗养

“临终关怀”温暖病人一家,康复治疗为残疾人建立健康档案,五峰山街道———社区卫生中心为患者舒心疗养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临终关怀”温暖病人一家,康复治疗为残疾人建立健康档案,五峰山街道———社区卫生中心为患者舒心疗养

【简介】 董恒在为眼神经麻痹患者进行针灸康复治疗见习记者黄敏 摄 8月17日,在五峰山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多岁的王先生前来领取患有卵巢癌的妻子使用的吗啡药物报销费用。王先生告诉记者,妻子生命中最后两个星期是在五峰山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度过的,在这里妻子得到了及时的护理,安静地走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425

【正文】

董恒在为眼神经麻痹患者进行针灸康复治疗见习记者黄敏 摄

8月17日,在五峰山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多岁的王先生前来领取患有卵巢癌的妻子使用的吗啡药物报销费用。王先生告诉记者,妻子生命中最后两个星期是在五峰山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度过的,在这里妻子得到了及时的护理,安静地走完了生命最后一段路。五峰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韩玉军告诉记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比市区医院收费较低,而且所用费用 90%能通过新农合报销,更重要的是医院为绝症患者进行临终关怀,让绝症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减轻病痛折磨。

“临终关怀”让患者安心,家属省心

韩玉军告诉记者,临终关怀是对身患绝症,生命只剩6个月或更少的病人进行适当的医疗、护理和服务,以使他们在余下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像晚期肿瘤病人等绝症病人,治愈的希望不大,临终关怀就是对他们进行护理,使用抗疼痛药物为他们减轻病痛,对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关怀病人也关怀病人的家人。”韩玉军说,截止到8月份,该中心已为30多名绝症病人进行临终关怀服务。

患卵巢癌患者医治无望,在社区医院度过最后11天

8月17日,在五峰山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楼,一名身穿蓝色T恤的中年男子手里拿着一把单子,看到主治医师李强后,该男子说:“医生,我来报销吗啡费用。”

该名男子姓王,是五峰山街道当地居民。8月16日,王先生为身患卵巢癌的妻子举办了丧礼,8月17日,他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销妻子住院11天所用吗啡费用。王先生告诉记者,2011年10月29日,一向身体健康的妻子在医院查出患有晚期卵巢癌,一家人难以置信,但面对棘手的病情,他带着妻子到济南省立医院做卵巢摘除手术,手术后在妇科化疗了6个月。“本以为病情控制住了,可是今年年初,妻子的淋巴结开始肿大,我就知道癌细胞扩散了。再去检查时,医生告诉我,妻子体内癌细胞的原发地在胃,只是起初没有检查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化疗后,妻子体内的癌细胞多发转移,省立医院下发病危通知书,医生劝我回家乡社区医院,治疗方式相同,但是花费要少,而且万一病人没了,在家乡也好应对。”王先生说,虽然当时治疗费用已经花费了20多万元,可他不能看妻子在家中痛苦地死去,7月30日他将妻子转送到五峰山社区服务中心病房里。“多活一天算一天,在医院除了我,还有医生和护士照料妻子,每天输葡萄糖、盐水。病情发作时由于疼痛,她呻吟声很大,打上吗啡后,病痛能减轻些。”王先生说,8月11日,妻子平静地离开了。“现在妻子走了,虽然伤心,但是没有遗憾,我已经尽最大努力了。孩子今年16岁,我不能一蹶不振,孩子还得靠我。”王先生脸部抽动几下,挤出了微笑。

为病人整体护理,减轻病人家属心理负担

该中心主治医师李强说,对于绝症病人,医院会对病人作明确的诊断,出一套既能减轻病人痛苦、延长寿命,又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案。“得了绝症的患者除了病痛的折磨,还有心理恐惧的折磨。临终关怀不仅关怀病人,也关怀病人家属,让病人平静地离开,对病人家属也是一种安慰。”李强说,绝症患者更希望医护人员尊重他,体谅他的疾苦,平等地对待他。“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是综合性的,除了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心理调整。一半病在病人身上,另一半病在家人身上,因此,医护人员也要适时开导病人家属。”李强说。

该中心院长韩玉军告诉记者,截止到8月份,共有30余人在该中心度过了生命最后阶段。“对临终病人来讲,治愈希望已变得十分渺茫,他们最需要的是身体舒适、控制疼痛、生活护理和心理支持,因此,他们的诊治重点由以治疗为主转为对症处理和护理照顾。医院为这些病人提供单独病房,由于这种病人病情变化多端,有的身体带有许多导管,如鼻导管、输液管、导尿管、引流管和其他监测导管等,护理的难度极大,因此需要设责任护士或专人守护,以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熟练地进行各种技术操作。”韩玉军说,对临终病人的基础护理也必不可少,医护人员要为这些病人勤翻身、多拍背,帮助病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动,以预防褥疮、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康复治疗回社区,设立健康档案

8月17日,该中心中医师董恒正在病房为邱庄村患有眼神经麻痹症的58岁的曹女士做针灸,旁边一位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57岁的张先生正在进行针灸电疗。董恒告诉记者,病房内还有不少病人是脑血管疾病患者,病发后,往往肢体行动不便,对于这些患者的康复,主要通过针灸、拔罐、推拿等中医传统疗法来舒活病人筋络,再配以适当的运动,让病人逐步康复。目前,有30多位老人正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84岁老人病发摔倒,住院3天病情好转

8月17日,五峰山街道办事处东菜园村50岁的王女士正在病房照看84岁的老人。王女士告诉记者,病床上的老人是自己的公公,患有脑血栓已有3年,前几天他病发摔倒了,时而清醒时而意识模糊,手一直发颤。老人病发后,王女士立即将老人送到该街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

“来的时候,病情较严重,吃饭都得喂。”王女士说,现在3天过去了,公公意识已经清醒,精神头也好了起来,也能自己吃饭了。“住在医院,有事就可以喊医生,比较方便,花钱也不多。要是我自己照顾病人,可能应付不过来,而在医院有护士帮忙照料就好多了。”王女士说。

董恒告诉记者,医院先用西药为这位老人控制住了病情,再治疗7天,这个疗程就结束了,医院将用针灸为老人进行康复治疗。“昨天医院刚买了一个煎药壶,免费提供给病人煎药。推拿和拔罐可以教给老百姓,这样,平时在家他们自己就能为病人进行康复训练。”董恒说。

为残疾人建健康档案,中医治疗助其康复

韩玉军说,脑血栓后遗症患者发病后身体产生不协调,这样的病人住院后,医院先用西药将病人的病情控制住,然后再进行中医传统疗法即针灸、拔罐和推拿治疗。“医院有市残联扶持设置的康复训练室,不过一般的残疾人活动幅度不宜过大,主要以中医治疗为主,平时进行走步训练。现在来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增多,由原来一天十几个人,转变为现在的三四十人。现在要做的是为这些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将他们的病情和治疗情况记录在册,方便下一步的治疗。”韩玉军说,健康档案建立后,医护人员要定期巡诊和指导康复训练,为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普及读物,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社区医院面对的是最基层的大量百姓,随着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提升,在社区就医不仅方便,而且费用大大降低,社区医院将成为患者的康复之家。残疾人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下一步医院将会继续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深入残疾家庭,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韩玉军说。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