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游在萍乡>文献资料>报纸>  用文化筑武功山之魂

用文化筑武功山之魂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篇名】用文化筑武功山之魂

【作者】 聂爱云蒋阿平 颜茜

【简介】本报讯(聂爱云记者蒋阿平实习生颜茜)日前,市委书记王萍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专访时说到:“文化不能失忆,文化也不能停留在书中和人们的口口相传中追述,应该以物化的形式让人可感知可触摸。”安福武功山不仅自然风光优美,其积淀深厚的宗教文化更是享誉全国,为武功山留下了大量墨宝和遗址、遗存。 为充分挖掘武功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2037

【正文】

本报讯(聂爱云记者蒋阿平实习生颜茜)日前,市委书记王萍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专访时说到:“文化不能失忆,文化也不能停留在书中和人们的口口相传中追述,应该以物化的形式让人可感知可触摸。”安福武功山不仅自然风光优美,其积淀深厚的宗教文化更是享誉全国,为武功山留下了大量墨宝和遗址、遗存。

为充分挖掘武功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把武功山打造成国内一流景区。8月23日,安福召开首届武功山文化研讨会,邀请了中国旅游文化学会理事温玉成先生、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汪海波先生、上海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教授汪伟先生等一批宗教界专家和学者对安福武功山的文化内蕴,尤其是

道教遗址文化内蕴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对武功山文化进行深入探讨,为安福武功山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把脉献智。

研讨会前,与会人员冒雨参观道教遗址群落、游览箕峰景区并查阅丰富的资料后,专家学者们从各自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畅谈了他们对安福武功山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并结合安福实际,就武功山景区下步的开发建设出谋划策。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是我市推进“三山一江”战略,传承庐陵文化,以实际行动积极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

专家学者们纷纷描述了他们眼中的武功山的美、武功山的特点和优势。“这里有很多其他地方没有的东西,有新鲜的空气,是天然氧吧,有干净的水,纯天然、无污染,有原生态的食品,绿色环保,还有天然温泉,这里可以养生、学道、休闲放松……”,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汪海波,认为武功山是现实中的“桃花源”。“一是道佛寺观数量多,星星点点;二是佛道各修,相处和谐;三是规模不大,没有出现体例特别庞大的建筑……”,上海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教授汪伟结合对《徐霞客游记》的研究,为武功山道佛寺观总结出“小、巧、雅、悠”四字特点,认为是“小而不失雅,多而不失巧,简而不失悠,体现着心与身、人与自然的和谐”。

博学多才的专家学者们见解独到,分别给出了自己心中对武功山的定位,比如说“祈福吉安地论道武功山”、“武功正道祈福吉安”、“文化寻根地千古武功山”等等,并为武功山旅游的开发建设出谋划策:“应创办武功山杂志,及时刊发武功山文化的研究成果等,不断提升研究水平”,“要结合禅宗文化积极寻找机会申报项目”,“可选择合适的点,建设一个代表性的道场,邀请各方道人前来讲道”,“可举办全国性的征文活动,吸引全国优秀的专家学者来研究武功山文化、推介武功山文化”,“要筹建一座武功山文化博物馆”,“要组织力量编纂新的《武功山志》”……一条条意见建议,闪烁着专家学者们的真知灼见。“要保护好大自然留下的圣洁大山,适度开发利用”、“要紧密结合当地文化,以严谨的态度研究、宣传、推介武功山文化”……一句句中肯的提醒,传递着专家学者们对武功山文化的关注热爱。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