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武功山之石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武功山之石

【简介】作为一个山民,时常穿梭于武功山的金顶和羊狮幕两个景区,对山间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多有亲近,有时拐过一个熟悉的弯道,手扶一棵熟悉的树,几乎会涌起见到老友的欣喜。然而,有一种山间的东西,我也时常坐卧、倚靠、摩挲、眺望,却对它们熟视无睹,那就是武功山的石头。 武功山的石头不是纤弱病态的园林假山石,不讲究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2035

【正文】

作为一个山民,时常穿梭于武功山的金顶和羊狮幕两个景区,对山间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多有亲近,有时拐过一个熟悉的弯道,手扶一棵熟悉的树,几乎会涌起见到老友的欣喜。然而,有一种山间的东西,我也时常坐卧、倚靠、摩挲、眺望,却对它们熟视无睹,那就是武功山的石头。

武功山的石头不是纤弱病态的园林假山石,不讲究所谓的“皱、漏、瘦、透”,它们浑厚健壮,能够抵挡住时光这只蛀虫的啃噬。那些爱把玩遍体窟窿的太湖石的人,在武功山赏石恐怕是要失望的,这里的石头是质地极其坚硬的花岗岩,耐得住风化剥蚀、流水切割,是金刚不坏的顽石。

在海拔一千九百多米的山巅,一块方形巨石兀立在悬崖边。这块石头保持这种危险的姿势已经有千万年之久,看似摇摇欲坠,其实根深蒂固,只怕再过百年,它还是会在人们惊悚的目光中悠然临渊独坐。由于它的形状很像一只古旧的樟木箱子,山民们给它取名为“万宝柜”。无独有偶,在山腰也有这样的石头,不过不是一块,而是三块大如桌面的方形石头成“品”字形垒在一起,依然是下临不测深渊,当地老表直抒胸臆,把它命名为“三包盐”,本地雅人嫌名字太俗,观察到品字石旁边长着松树,就将它改名为“松石临风”。

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使它们这么恰到好处的立于悬崖而不倒?——这就要求助于地质学。设想,在一百多万年前,武功山正处于冰川纪,巨大的冰川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开始缓慢的往山下滑动,而凝结在冰川里的石头也跟着一起下山,当冰川停止并消融,里面的石头就留在了冰川停止的地方,于是千丈高崖上就突兀的多出了一块或几块巨石。这些方形的石头,更像一部部厚重的记录了大地沉浮的自然之书。它们有着危险之美,更兼具沧桑之美。

很多人看石头的乐趣集中在“像什么”上,武功山象形石的造型之美也是有口皆碑的,经得住琢磨比拟。金顶和羊狮幕两个地方石柱、石芽林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妙手偶得造就了谐趣天成的怪石百态图。在路边,在崖下,在深谷,在绝壁,散落着形形色色、造型各异的象形石,有像动物的,有像人物的,有像器物的——这些石头造型细腻、形态逼真,且旁边多有松树、杜鹃等陪衬,精致而完备,但是它们绝不显得纤巧,而是体量都比较庞大,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当然,也有体量极其巨大的石景,它们昭示的是武功山石的气势之美。在海拔一千二百米到一千六百米之间,是武功山的峰林陡崖带,峰墙、峰丛连绵不绝,其中,“乌龙岩”绝壁高达一百多米、绵延一千多米,散发着浑穆凝重的气质;“吊马桩”高达两百余米,险峻无匹;而羊狮幕的“穿云石笋”从深谷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如天神手中的巨剑,隐约有风雷之声。这些牵动天地风云的绝景,大有势拔五岳、倾倒东南的架势,使人在震撼之余生出敬畏之心。

(刘苏明)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