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游在萍乡>文献资料>报纸>  东南天柱武功山

东南天柱武功山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东南天柱武功山

【作者】 刘佳

【简介】刘佳 武功山,地处罗霄山脉北段,位于我省安福、萍乡、宜春三地交界处,绵亘起伏120公里。主峰白鹤峰(金顶)海拔1918.3米,在安福县境内,为我省境内第一高峰。武功山历史上曾与衡山、庐山并称江南三大名山,号称东南天柱,被冠以“衡首庐尾武功中”。武功山居中,却是三座山中海拔最高的(南岳衡山海拔130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2037

【正文】

刘佳

武功山,地处罗霄山脉北段,位于我省安福、萍乡、宜春三地交界处,绵亘起伏120公里。主峰白鹤峰(金顶)海拔1918.3米,在安福县境内,为我省境内第一高峰。武功山历史上曾与衡山、庐山并称江南三大名山,号称东南天柱,被冠以“衡首庐尾武功中”。武功山居中,却是三座山中海拔最高的(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庐山海拔1474米)山。

今年7月27日,恰逢周末,我约了两个朋友一起重游武功山。这是我在武功山进行旅游开发后,第一次游览武功山。早上8点,我和朋友从县城出发,驱车沿安莲公路前行,到严田镇区后,转严泰公路,经文家温泉,大约一个半小时到达文家旅游服务中心。泊好车,我们在旅游服务中心购买了门票,然后乘坐旅游服务中心的专用旅游车,沿文三旅游公路,直达景区。到了三天门,导游告诉我们,在我们安福方向景区主要有箕峰景区和金顶景区。箕峰方向是观光赏乐区,金顶方向是观光祈福区,要攀爬武功山,金顶景区最适宜。金顶景区是传统的祈福正道,若要攀爬山峰,还是金顶景区最适宜。一天时间无法游览所有景点,经三人商定,我们最终选择攀爬金顶。

我们三人从三天门沿登山官道攀登武功山金顶。与以前三次攀爬武功山不同的是,这次我们虽说走的是古人朝天祈福的登山官道,但开发建设后,三天门至金顶铺设了一条长约3000多米的游步道,沿途设立了广告牌和标识牌,攀爬山体相对要方便和安全多了。山高路陡,许是坐办公室久了缺乏锻炼缘故,才走了一小段路,便浑身大汗淋漓,两腿发软发抖、酸痛无力。武功山森林覆盖率达88.1%,植被资源异常丰富。沿途我们不断看到许多高大茂密的树木丛林。据说其中有银杏、三尖杉、红豆杉、柳杉、铁杉、罗汉松、竹柏、台湾松、水松、武功冬青等许多珍稀植物。所以这里的空气清新洁净,就像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我们一路走走停停,大声喊叫着,拼命地呼吸着山里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途经刻有文天祥手书“仙迳”二字的巨石,大约一个小时我们到达了武功山观音庙。观音庙位于武功山金顶南面山腰,得名于观音佛光出现。相传明嘉靖三十五年,由白云禅师创建。我们在这里作短暂逗留后,继续向峰顶攀爬。从观音庙开始,山路变得更加崎岖陡峭。走在山脊天梯般游步道上,风乍起,云雾四合,蓝天、崖壑、奇松、怪石、寺观一下全部淹没在云霭白雾之中。而我们也不时被狂风吹得脚步错乱,非常担心头上的帽子甚至人是否会被狂风刮落悬崖。

离开观音庙,走上观音岩仰止亭,浓荫蔽日的阴暗景象突然变得豁然开朗,稠密的树木没有了,清脆的鸟鸣没有了,潺潺的水声也没有了。但见一大片一大片齐膝高的巴茅草密密匝匝铺满了整个山峰,中间只是夹杂少许野百合、野菊花、沙参、泽兰等。那满山遍野的草甸随山峰翻滚,汇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和白云相伴,与天地相连,气势磅礴,十分壮观。那一刻,我的大脑感觉好像突然一下从嵯峨高山切换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大草原。我的心灵被造物主的大手笔震撼,这里的高山草甸已超越了茫茫大草原,是名不虚传的“空中草甸”。我在惊奇造物主对武功山偏爱的同时,更感叹大自然创造的神奇,似乎亦明白了汉朝葛玄、南朝陶弘景、宋朝黄庭坚等诸多名人学士缘何来此登山游赏吟诗作赋。在这里,山脉连到哪里,草甸就延伸到哪里。苍翠葱茏、震人心魄的美景,在失去高大乔木的遮蔽后,尽收眼底。在轻柔的草被覆盖下,雄奇的山峰,险峻的峭壁又平添了几分羞涩。这时,一阵山风吹来,云海又从山下滚滚而来,好似仙气缭绕。“快呀,抓住这一刻,要不又拍不上了!”两位朋友兴奋而焦急地摆弄着高像素智能手机,忙着拍照。可是一眨眼的功夫,云雾淹没了一切,眼前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见了。大雾弥漫了整个大草甸,澄碧的蓝天顷刻间浓雾迷蒙,远山近岭隐入虚无缥缈中。

我们沿金顶南坡缓慢而上,快要接近金顶时,突见寺院古坛耸立草甸之上。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白鹤峰寺。白鹤峰寺即是白鹤峰观,也叫“紫极宫”,这是武功山所处海拔最高的一座道观。相传白鹤峰观最初为纪念白鹤仙人而建。自晋葛洪结庐修道成真后,名声大震,影响远播赣湘两地10余县。白鹤观俗称“茅庵”,供张(道陵)、葛(玄)、许(逊)等正宗道祖,同时还祀王爷、包公、雍天君、赵公元帅、李靖等神像。它始建于唐代神龙年间(705年)。旧址在吊马桩后山窝处,以石砌墙,茅草覆盖,故称“茅庵”,当时专供葛仙、王爷二神像。至乾元年间(758年)迁建于山顶。几经倒毁复修,1985年又经群众修整一新。至今前来朝拜的信士络绎不绝,香火鼎旺。另有白鹤峰山门,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2年),清乾隆五十八年重修(1793年)。山门门额上嵌有明末清初安福名士吴云所书“白鹤峰”三个大字。它像一羽神鹤婷立于蓝天白云之间,吞云吐雾,韬晖沐日,迎接四面八方善男信女的顶礼膜拜,把一个个希望与幸福的火花点燃,把梦想和温暖送进千家万户。

途经白鹤峰寺,登上小山坡,便是金顶祭祀群坛。其由葛仙坛、冲应坛、汪仙坛、求嗣坛四个仙坛组成,全部是石构建筑,隐匿在高山草甸之中,它像四大金刚蜷伏在金顶南坡下,守望着日月星辰。在古代先民眼里,天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苍茫巨大神秘莫测的灵体,于是祭祀成为他们向神灵致敬与沟通的最佳方式,并如香火一般世代传承下来。在大风呼啸连树都不能生长的武功山顶,四座神秘石垒祭坛千百年来兀自矗立,这也被国内专家誉为研究古代江南民间祭祀文化的“活化石”。

过了祭祀群坛,再往上攀爬几十米,便到了武功山最顶端金顶。我们站在金顶巨石鸟瞰整个武功山景区,临高远眺,但见武功山奇峰罗列,瑰崎壮丽;怪石林立,形态诡异。处处深壑幽谷,美妙绝伦;峰峰悬崖峭壁,涌泉飞瀑。天空云蒸霞蔚,变化万千,时而气势恢宏,波澜壮阔,时而奔腾澎湃,凄美绝艳。远处村庄、田野、公路尽收眼底,大有“万里云山齐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登临似有江山助,身在五岳最高处”之意境。

返程路上,武功山无与伦比的原生态景观像一剂服入心中的良药,拂去我心灵尘土,消弭我内心欲望,使我变得出奇的沉静淡泊,清心清性。真心希望马不停蹄的现代人能够慢下来,静下来,来这里走走,听水音的空灵,看山色之生机,悟生命之宁静。

武功山,旅行爱好者“中国户外运动天堂”。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