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游在萍乡>文献资料>报纸>  武功山之夜(一)

武功山之夜(一)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篇名】武功山之夜(一)

【作者】 敖桂明

【简介】 8月1日,我和几个朋友陪着朱向前教授在武功山红岩谷住了一宿。 朱向前教授何方神圣?其生于宣风,长于宜春,父母均为萍乡人氏。朱向前退休前官至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少将军衔。 朱向前是作家,早岁与其夫人张聚宁合作的短篇小说《一个女兵的来信》颇有影响;后创作中篇小说《地牯的屋?树?河》,开上世纪八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699

【正文】

8月1日,我和几个朋友陪着朱向前教授在武功山红岩谷住了一宿。

朱向前教授何方神圣?其生于宣风,长于宜春,父母均为萍乡人氏。朱向前退休前官至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少将军衔。

朱向前是作家,早岁与其夫人张聚宁合作的短篇小说《一个女兵的来信》颇有影响;后创作中篇小说《地牯的屋?树?河》,开上世纪八十年代方言小说之先河。朱向前是文学评论家,以五千言的《深情于他那小小的“邮票”―――莫言小说漫评》奠定其对莫言研究以及在文学评论界的地位,以一枚4万字的《新军旅作家“三剑客”―――莫言、周涛、朱苏进平行比较论纲》“重磅炸弹”投向文坛,引起“轰动效应”,其所主编的《中国军旅文学50年》堪为当代军事文学研究的里程碑,2004年以《朱向前文学理论批评选》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朱向前是“毛诗”研究专家,其对毛泽东诗词的研究独具慧眼,独树一帜,一册《诗史合一―――毛泽东诗词的另一种解读》风行海内外。朱向前是演讲家,其才也很了得,在“军艺”上课,每每让那些后来成名成家的青年学子如柳建伟、阎连科、麦家等听得如痴如醉;近年来,他在央视、北大、清华、国防大学、鲁迅博物馆、中国现代文学馆等地已作了数百场“毛诗”专题讲座,受众之广、评价之高都是同类型讲座无法望其项背的,被誉为“当代解读毛泽东诗词第一人”。朱向前又是书法家,“书法成家”,性喜东坡,久临苏体,自成一家(已加入中国书协),《中国艺术报》今年4月9日3版整版发表了其长文《喜闻乐见、民族风格、中国气派―――从毛泽东诗词看毛泽东的文化自信与自觉》,并配发了朱氏书法《十六字令?山》,5月23日又用通版(6、7两个整版)发表了另一长文《这才是一等一的大诗人大手笔―――毛泽东诗词的三个艺术特点》,又配发了朱氏书法《沁园春?雪》……

武功山是名山,而今朱向前先生这位名人登山,是山以人传,还是人以山传?余秋雨有个学生叫马小娟,写了一本书叫《余秋雨有故事》,内中就无意触及这个话题。书中写道:“余秋雨,一位步出书斋独自游历于中国大地的学者、文人,以他独树一帜的散文赢得了如此推崇,让任何一个进入过他视野的地区对他感恩不尽……我去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余秋雨的《一个王朝的背影》被放在首篇……在平遥,博物馆里处处抄录着余秋雨《抱愧山西》里的段落……到丽江,丽江纳西东巴文化博物馆馆长说,余秋雨是我朋友;去敦煌,有《道士塔》,有《莫高窟》,有《沙原隐泉》;去四川,有《都江堰》,有《三峡》;去湘赣,有《洞庭一角》《庐山》《青云谱随想》;去江浙,更是有《白发苏州》《江南一镇》《风雨天一阁》《夜航船》《吴江船》……那些散落在中国大地上的众多充满人文特质的点点滴滴,余秋雨用自己的足迹一处一处地访问过来,而他的思考与写作,又像是一条串连珍珠的长线,把它们一个一个地穿在了一起。我认为这是一项了不起的事业,是他用个人的行动、个人的才情,在独自整理、整合着这个民族的文化走向与希望所在。”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