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游在萍乡>文献资料>报纸>  难忘那一次风起武功山

难忘那一次风起武功山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篇名】难忘那一次风起武功山

【简介】陶毓浩已经快到“知天命”的年纪了,但是他却始终活跃在户外运动的第一线。他带队伍走的是最难的线路,他的体力比年轻人要好得多,他时刻准备着去挑战极限,他的队员们亲切地称呼他“陶子”。20年的自驾游经历,3年多的户外运动经验,对自由的向往已经融入了陶子的骨子里。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周雪芮 陶毓浩(陶子) 当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792

【正文】

陶毓浩已经快到“知天命”的年纪了,但是他却始终活跃在户外运动的第一线。他带队伍走的是最难的线路,他的体力比年轻人要好得多,他时刻准备着去挑战极限,他的队员们亲切地称呼他“陶子”。20年的自驾游经历,3年多的户外运动经验,对自由的向往已经融入了陶子的骨子里。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周雪芮

陶毓浩(陶子)

当了领队之后,陶子的行事风格变了很多,一向胆大爱挑战极限的他变得很小心。碰到有些线路可以抄近道但有危险的时候,陶子宁愿带着大部队老老实实地绕过去,也不会像没当领队前那样毫不犹豫地选择抄近道了。“因为我要考虑到大家的安全,户外运动毕竟被定位为高危运动,出去的时候还是要很小心的。”做了将近两年的领队,陶子觉得去年带队去武功山徒步的那次活动,是他领队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

由于天气预报说武功山未来几天都是大到暴雨,这让众人的心里在出发前就蒙上了一层阴影。2012年4月29日上午10点,陶子带领着他的队伍,怀着沉重的心情出发了。在大雨中走了6个小时,队伍在下午5点之前赶到了预定的宿营地——金顶。等队伍安顿好之后,陶子像往常一样询问大家第一天登山的感受,原本以为大家的感觉一定不错,谁知道不少成员都考虑要放弃这次活动,这让陶子觉得十分郁闷。

当天晚上,金顶上刮起了大风,雨也越下越大,甚至还下起了冰雹,因为宿营地的位置没有选好,陶子一行只能直面这份“大礼”。“一整个晚上都在打雷,感觉就打在我们头顶。”陶子郁闷地说道。好不容易挨到了第二天早上,虽然雨停了,但天气仍阴沉得可怕。就在大家准备做早餐的时候,突然吹来了一阵狂风,营地里顿时一片狼籍,大家一下子就被这阵狂风吹蒙了,塑料袋、帐篷、帽子在天空中飞舞。陶子只能大声叫大家整理好行囊,到山坡下的白鹤庙前集合。

狼狈地逃下山后,大部分成员都不愿意再走下去了,这次精心准备的活动似乎只能草草收场。不愿轻易放弃的陶子只能同意大家的意见,让后队变前队,准备下山。但陶子的郁闷没有持续多久,队伍还没走出多远,又吹来了一阵狂风,这一次直接把队伍头顶的那片厚厚的乌云吹开了。“天气霎那间放晴了,再过了一会儿,太阳竟然也露出了它可爱的笑脸。”陶子兴奋地说道,似乎还能回忆起那时的激动。“我马上用对讲机让他们停止脚步,重新把他们聚集起来,跟他们说,愿意跟我走的就马上跟我走,不愿意的就派另一个人负责,带他们坐索道下山,去找我们的司机。因为我觉得我们驱车1000多公里来到武功山,不能就为了这点小雨、刮风就放弃。”在陶子的鼓励下,除了八名身体确实有问题的成员下山外,大部分人在陶子的带领下重新向既定目标前进。

“我们跑了这么远,不去领略武功山最美好的风景,太可惜了,我觉得即使回去也要被人骂的,人家会说我胆小。”陶子很庆幸最后坚持带队员重新出发,回去之后收到了很多队员的感谢信,这让他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我们行走在山脊上,武功山巍峨的雄姿展现在我们面前,那10万亩高山草甸绵延于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之巅,与巍峨山势相映成辉,堪称天下无双。走在武功山的山脊上,就像是徒步在彩云间,蓝天白云仿佛在向我们招着手,大家都觉得不虚此行。”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