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萍乡孽龙洞
【类型】报纸
【篇名】游萍乡孽龙洞
【简介】 有人说,溶洞是上天用来激发人类想象力和好奇心的杰作。 初夏时节,我将跋涉与探奇融为一体,奔赴近邻江西萍乡。 坐落于萍乡城北15公里处的杨歧山下的孽龙洞是一个天然溶洞,形成于一点八亿年前。关于其名字来由的传说,听导游娓娓道来,饶有趣味。 相传,古代鄱阳湖有条孽龙想把江西变成泽国,到处兴风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95
【正文】
有人说,溶洞是上天用来激发人类想象力和好奇心的杰作。
初夏时节,我将跋涉与探奇融为一体,奔赴近邻江西萍乡。
坐落于萍乡城北15公里处的杨歧山下的孽龙洞是一个天然溶洞,形成于一点八亿年前。关于其名字来由的传说,听导游娓娓道来,饶有趣味。
相传,古代鄱阳湖有条孽龙想把江西变成泽国,到处兴风作浪,残害百姓。后被许真君制服于杨歧山下这个山洞里,此洞因此得名。
孽龙洞果如其名。洞内水汽森森,凉意逼人,除了灯光的绚丽,全无白昼的光感。然而,循着曲折的石路一路前移,映入眼帘的却是未曾有过的惊喜。
石钟、石笋、石乳遍布,形态各异,千奇百怪,让人啧啧称奇。或平地而起,或从天而降,或天地相连,在幻彩灯光辉映下,玲珑剔透,色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那些粗细不一、参差不齐、疏密有间、高高低低连着的石柱表面坑坑洼洼,纹理粗糙极富质感。硬中带滑,巧而不工,让人涌起一种想去摸摸的冲动。自上而下的柱尖悬着各种大小不一、晶莹剔透的水珠,掉在水面上发出“滴答,滴答”之声,如琴弦,奏出深沉悠远的乐曲。
不多久,见着了极富诗情画意的两组石柱。一石酷似村野茶肆酒馆,紧贴着石壁挑出,顶上流岩,似厚厚一层茅草,檐下可侍立四、五人,被称为“茅舍春柳”;在其对面,隔一泓清水,一片浓密的钟乳石如同排列在一起的郁蓊垂柳。茅舍右侧,攀援石壁往隙罅里望去,一掬琉璃般的水面上,残蚀的石林,痕迹斑驳,仿如一片被海水淹没吞噬的古城堡废墟。
更雅致的是“芭蕉春雨”,钟乳石如婆娑的蕉叶伸展,立于荫下,倾听从洞顶落下的水滴溅洒的叮咚声,使人不由联想起雨打芭蕉的意境。
让人眼界大开的物态和气象紧随其后。中央水面上,三山屹立,陡石峭岩,小中见大,气势超脱;其右侧,有一白纱状石乳从半壁流挂而下,如一顶硕大的圆帐。再往前看,斜坡上则是互相映掩的柱群,宛若古罗马的神庙遗迹。洞室的后顶之石乳,如繁华吊灯,似串串挂饰,似帷幕,似流苏,令人叹为观止。
一步一景,景随步移。飞瀑,美石,迷光三者结合,应是天然与人工的造化?抬头,豁然中开,一泓飞泉而下,宛若一个活生生的水帘洞,在黑暗中横铺。恍惚若梦,似幻似真。
洞外,有翠竹掩映,石碑少许。广阔的田畴沐浴在明媚的春光里,灼灼骄阳,一望无垠,与洞内的逼仄和湿气濛濛形成鲜明对比。
可能,这有点类似人生。一侧是狭窄、窥探与险径通幽,一侧是全然的光亮与辽阔。旅行是穿梭于两者之间,入世与出世也大抵如此乎?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江西武功山最高峰“世纪之碑”遭雷劈毁 年份:2020
- 2、江西萍乡武功山新游线受游客追捧 年份:2020
- 3、帐篷节助力武功山打造户外运动天堂 年份:2020
- 4、武功山帐篷节吸引3万国内外驴友 作者:梅柏林 年份:2020
- 5、第六届中国萍乡武功山国际帐篷节举办 年份:2020
- 6、江西武功山19日将举办山地户外旅游节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