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历史的傩面师
【类型】报纸
【篇名】守望历史的傩面师
【简介】守望历史的傩面师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394
【正文】
1月31日上午11点,安顺市西秀区龙宫镇蔡官村的牛马市场挤满了成群的牛马和前来交易的农民。37岁的封基志是这个市场的承包人兼管理员,此时他正站在泥泞的市场中间,为一元钱的入场费和一个农民争得面红耳赤。在他身上,一点也看不出我省著名傩面雕刻师的影子。
蔡官地戏是傩戏群中的重要品类,作为屯堡文化社区,该村曾经以地戏表演闻名世界。1986年,以封基志的父亲封培伦为代表的蔡官地戏参加法国第十五届巴黎艺术节后,在戏剧界引起轰动。傩面具逐渐被来到这里的海内外游客买走,成为他们眼中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封基志从小在浓厚的傩文化中长大,15岁时跟随父兄学习傩面雕刻,经过20多年的经验积累,已经成长为我省有名的傩面雕刻师。
“要做就做精品!”面对日益增加的“快餐”旅游产品,封基志不慌不忙地“慢工出细活”。他说,制作一个傩面要严格经过选材、雕刻、打磨、着色、上漆等程序,最少要10天时间。即使在忙完农活后,将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在制作上,一年最多也只能做20余个傩面。
从320国道边上的蔡官村往前走不远,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龙宫,沿途的寨子都在忙着加工傩面,一个人一天可雕出几十个傩面,卖给游客,每个傩面可卖二三十元。
“不能让我们的文化变成不值钱的旅游商品!”看着别人变着法利用傩面挣钱,封基志依然固执地按照传统精心雕刻傩面,他认为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破坏了不可再生。
然而,封基志没有想到,残酷的现实却让他的坚持捉襟见肘。
1996年,封培伦患肝硬化病倒,大笔的医药费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封家负债累累。为了还债,封基志兄弟4人起早贪黑拼命雕刻傩面挣钱。9月,封培伦逝世。封基志的二哥因为疲劳过度,在雕刻傩面时不慎将左手手筋割伤,险些致残,从此再也不敢碰刻刀。
经历这次磨难后,封基志的两个弟弟觉得靠雕刻傩面难以养家糊口,丢下刻刀到江浙一带打工。曾经在傩面雕刻界风光无限的封家,顷刻间土崩瓦解,只剩下封基志一人苦苦支撑。
2004年,封基志遇到了人生中的又一难关。由于买到假种子,家里种植的水稻颗粒无收,一年的辛劳白费,全家人的口粮也没了着落。村里同样遭遇的几名艺人到浙江的家具厂打工后,很快就寄钱回家。在妻子曹四妹的劝说下,封基志也动起了出门打工的念头。临行的前一天晚上,他最终还是改变主意决定留下来。
封基志动情地说,父亲临死前仍然记挂着傩面雕刻,担心祖宗传下来的精湛技艺失传,躺在床上都还在教授他雕刻技法,他不能辜负老父亲的期望。
封基志夫妇靠着帮村里人做农活、挑沙石挣钱维持生计,终于度过了艰难的2004年。
虽然有了封基志的坚持,但是,蔡官村的傩面却在加速消亡。记者在村里转了一圈,除了封基志家,没有找到第二家傩面作坊。据村里的老人介绍,在地戏最辉煌的时期,蔡官村做傩面的人家达20多户,几十位脸谱师傅忙得不亦乐乎。
2月1日晚上6点,封基志接到一个旅游商打来的电话,要他做100个粗傩面,价格是20元一个。“我不做!”听完对方的介绍,封基志撂下了电话,“那种粗傩面我一天可以做30个,但是这样做糟蹋了祖宗的手艺!砸了自家的招牌!”据介绍,目前在安顺市大约还有近600名傩面师,绝大部分人都是在做简易的傩面当旅游商品出卖。
2005年,封基志和几个堂兄承包了村里的牛马市场和场坝,每年有4000多元的收入,家庭生活条件日渐好转,有了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傩面雕刻中去,他的雕刻技艺越来越成熟、精湛。对于刀下的每一个人物,封基志都要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刻画细节,“像关老爷,重要的就是刻画他的卧蚕眉、丹凤眼,要雕出他藐视天下的英雄气概。”他雕刻的“桃园三英”去年获得多彩贵州旅游商品原创奖。
让封基志感到自豪的是,虽然没有主动联系过市场,慕名找他雕刻傩面的人却越来越多,不少到天龙、龙宫游玩的客人找上门来。妻子在他的指导下,学会了打磨、着色等简单的工序,能够在活儿较多的时候帮着赶赶工。
即使有妻子的帮忙,封基志的空闲时间依然有限。地里有做不完的农活,承包的牛马市场和场坝每周三都要开市,这一切都需要他处理,能够用于雕刻傩面的时间所剩无几。
2月2日,阴沉了几日的天空晴朗起来,趁着好天气,封基志搬出他那套大大小小的刻刀,继续摆弄前段时间刻了一半的张飞傩面。只见他的腿间立起一个木台,张飞栩栩如生的脸在手下一刀刀成型。今年12岁的小儿子封志豪在他身后好奇地探头探脑,“你怎么不雕几个奥运福娃呢?”封志豪突然冒出这句话,封基志愣了一下:“我又没有见过福娃长个什么样子,怎么雕得出来?”几分钟后,封志豪对父亲手中的活失去兴趣,转身出门找小伙伴玩去了。
“我有两个娃儿,他们都不喜欢傩面。”说起这事封基志非常苦恼。最近几年找他做活的人越来越多,有时一订就是上百个傩面,但他一个人在短时间内根本做不出来,只得推辞掉。他原想在村里找几个年轻人当徒弟,把一身的技艺传授出去,结果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学,“现在的年轻人要么出去打工,要么就是太懒怕苦!”
找外人没有希望,封基志又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当他向14岁的女儿封娟说出自己的想法时,也遭到了拒绝。封娟说:“我要读书上大学,不想做手艺人。”小儿子也像姐姐一样,吵嚷着不想当手艺人。
“这门手艺就只能传到我这里为止了。”封基志万般无奈。“我只有多做几个傩面存着,留给子孙们看吧。”
用于雕刻的工具有70多种。
村里的场坝散了,封基志和儿子将搭货摊的木板运回家。
在封基志的心中,雕刻傩面就是他的生命,不能放弃。
坚持还是放弃,守望历史的傩面师寝食难安。
封基志不在家,他的小儿子把父亲视若珍宝的傩面翻来玩耍。
“快餐”式的傩面,一个艺人每天可以做20多个。
趁着天气晴朗,封基志搬出大大小小的刻刀,继续摆弄刻了一半的傩面。
封基志将一头“逃跑”的牛拉回市场,这是他作为牛马市场管理员的工作之一。
手掌般大小的傩面,每一个细节都要处理完美。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