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面汪”的执着坚守
【类型】报纸
【篇名】“傩面汪”的执着坚守
【作者】 谢顺
【简介】 给傩面具上色 制作傩面具所需部分工具 精雕细刻 整理傩面具 温 锋 谢 顺 傩,与中国原始巫术相关,是一种传承数千年“迎神赛会,驱鬼逐疫”的宗教艺术,带有一种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神秘感。傩戏又称傩堂戏、傩愿戏、还傩愿,还有的叫“土地戏”,被誉为“中国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047
【正文】
给傩面具上色
制作傩面具所需部分工具
精雕细刻
整理傩面具
温 锋 谢 顺
傩,与中国原始巫术相关,是一种传承数千年“迎神赛会,驱鬼逐疫”的宗教艺术,带有一种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神秘感。傩戏又称傩堂戏、傩愿戏、还傩愿,还有的叫“土地戏”,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据有着多年傩面舞表演经验的恩施市三岔乡文体服务中心主任邓永红介绍,傩面舞着重表现“驱瘟、除邪、迎神、祈福、纳祥”等内容,有着“不进灵堂、不当孝子、报喜不报忧”的表演原则,这与我们平日见到最多的,道士在灵堂之上所跳的“撒叶儿嗬”有着本质区别。傩面具为傩戏专用舞具,造型生动活泼,形态各异,具有一定的工艺价值和观赏价值。
恩施傩面具制作地主要在三岔乡鸦沐羽村,其中以谭学朝(已逝)的技艺最高,影响最大。谭学朝从10岁开始跟师傅廖明池学习演傩戏和制作傩面具,有70年的傩面具制作经历,共制作傩面具87种1200余件。谭学朝去世后,弟子汪儒斌接过“接力棒”,积极传承、保护、创新傩面具。
汪儒斌从1992年跟随傩戏大师谭学朝学习,后到福建学习彩绘、木雕技术,潜心研究20多年人物面部表情的表达技巧,对傩面具配色工艺进行改进、创新。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同门师哥、师弟7人纷纷转行,只剩下汪儒斌一人还在刀尖上坚守,汪儒斌对傩戏人物、地方剧目、神话故事里的150多种类型的角色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作,创作了傩面具千余张。
据悉,恩施傩面具分为演出类、供奉类、传说人物类3种面具。演出类面具是演员在演出过程中使用,主要有“斗口灵官”“判官”“土地”“杨戬”等;供奉类面具是举行傩仪和演出时供奉在事主家堂屋里的,如傩公、傩母、土家“大二三”神、“丫角九娘”等;传说人物类面具则是制作者根据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和自己的想象雕刻的面具,其原型不受约束,尽量发挥想象,造型手法大胆活泼。
因汪儒斌痴迷于傩面具制作,且工艺精湛,周围的邻居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傩面王”,加上恩施地区方言的发音,结合他本人的姓,慢慢地演变成“傩面汪”,汪儒斌也很开心地接受这个名号,从侧面也反映出大家对他一直以来的坚持、一路艰辛付出的认可。
我们见到这位热情的“傩面汪”时,他正在用工具精心雕琢着一件傩面具,这项工艺真的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一个毫无美感可言的树蔸在他的精心雕琢之下,变成一件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让人惊叹于他的手艺纯熟,只希望这项传统工艺能有越来越多的传承者,让它在现代文明里绽放出新的活力。
(本栏目图片由谢顺摄)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