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文艺界:记民间傩面雕刻艺人姜浩芝

文艺界:记民间傩面雕刻艺人姜浩芝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文艺界:记民间傩面雕刻艺人姜浩芝

【简介】铁笔丹心绘人生 ----记民间傩面雕刻艺人姜浩芝 不久前,笔者在兰州市白塔山公园黄河奇石馆内,见到了堆放和悬挂在屋内的各种各样的傩面艺术品,有木质的、纸浆雕塑的、铁铝铸造的、陶土塑制的、陶瓷烧制的,还有古代人磨制的玉石傩面和石头傩面……简直是一个傩面的大观园。其中由兰州市女民间艺人、傩面雕刻家姜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702

【正文】

铁笔丹心绘人生

----记民间傩面雕刻艺人姜浩芝

不久前,笔者在兰州市白塔山公园黄河奇石馆内,见到了堆放和悬挂在屋内的各种各样的傩面艺术品,有木质的、纸浆雕塑的、铁铝铸造的、陶土塑制的、陶瓷烧制的,还有古代人磨制的玉石傩面和石头傩面……简直是一个傩面的大观园。其中由兰州市女民间艺人、傩面雕刻家姜浩芝创作的木雕傩面,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这些傩面有古代帝王像,有神话传说人物,如盘古、女娲、伏羲等,有甘肃古代历史人物,有三国、西游记和水浒人物等等,像是一个琳琅满目的人物画廊。

在姜浩芝的家中,她一边示范,一边向笔者讲述制作木雕傩面的过程。她说:“先要将一块直径过尺,长有一?五六的半圆形木头,凿雕出大概轮廓,再精雕细刻塑造出人物面部的五官特征与表情,最后是打磨打底色、上彩涂色。”她告诉笔者:“制成一件傩面至少得一天到两天。常常是从早忙到晚,手腕疼痛,腰酸臂麻。”但姜浩芝却乐此不疲。她说,看着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充满生气地从刻刀下浮现出来,是她最大的快乐。笔者了解到,为了抢救和保存傩面这一艺术形式和傩面特殊的造型形式,姜浩芝应黄河奇石馆之邀,带着几名徒弟,从1999年开始,经过几年努力,创作整理出了几千件傩面,受到了民间艺术界的普遍赞誉。姜浩芝告诉笔者,最令她欣慰的是,通过几年的工作和言传身教,跟随她的几名徒弟都能出师了。姜浩芝说:“这门技艺后继有人,我也就放心了。”

在创作整理甘肃民间傩面的同时,姜浩芝也在尝试着做些改良和突破。她告诉笔者,她正在研制将单个的远古木雕傩面人物组成群体的傩面像,并试着给人物眼睛的位置上安装电灯泡,使人物的嘴巴动起来,使人们的头可以活动,从而使静止的傩面活起来,可以进行各种表演。这是姜浩芝为了将傩面艺术推向市场而做的一次大胆尝试。

姜浩芝1951年生于山东。1967年初中毕业后因为善于刺绣,便成了当地制作专供外贸出口民间工艺品的绣花能手,从此她与民间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1975年,姜浩芝随父亲调到兰州,在兰州市工艺美术厂当美工。在这里,她跟随我省著名民间泥塑老艺人刘积功和雕刻葫芦艺术大师阮文辉学习,在两位前辈的言传身教下,学会了木雕、石雕、玉刻、漆品等技艺。后又到浙江东阳木雕厂专门学习木雕工艺技术,这次学习使她的木雕技艺有了质的飞跃。从此,她与雕刻工艺打了一辈子交道后。退休后,姜浩芝即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傩面艺术的整理抢救工作之中了。

姜浩芝雕刻的傩面,人物造型生动,立体感强。如她雕刻猪八戒,只寥寥几刀,憨态有趣、头戴僧帽的猪八戒便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了人们面前。同时配以纯朴鲜艳、对比强烈的民间涂色,强化了人物风趣幽默的特征,克服了全国其他地方傩面平板没有立体感的缺陷。此外,姜浩芝塑刻出的远古人物傩面,象征性强,民族民间味极浓。如太阳神头顶额饰上的太阳火焰纹样,神将头饰的各色羽毛,无不再现了远古人们的民族古风和神韵。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