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古币新品傩面钱-张 业 文/图

古币新品傩面钱-张 业 文/图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古币新品傩面钱-张 业 文/图

【简介】中国古代的货币形态,在经历了实物货币天然海贝之后,很快进入了仿制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圜、布三大货币体系,就是仿制的产物。但是,一个“仿”字还不止这些,考古和出土发现,鱼、戈、龟、磬、斧等,在一些地方都曾被仿过,当作货币使用,只是没有广泛流传罢了。这里介绍一种傩面钱,应是仿物货币的新品类。 此钱玉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93

【正文】

中国古代的货币形态,在经历了实物货币天然海贝之后,很快进入了仿制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圜、布三大货币体系,就是仿制的产物。但是,一个“仿”字还不止这些,考古和出土发现,鱼、戈、龟、磬、斧等,在一些地方都曾被仿过,当作货币使用,只是没有广泛流传罢了。这里介绍一种傩面钱,应是仿物货币的新品类。 此钱玉质,生坑。红、绿、黄、灰,沁色悦目,尤其鸡骨白,十分漂亮。拂去坑土,多数光洁莹润。方形圆角,正面隆起如馒头,背面掏空。整体形状约如一个倒扣的半球,或如一扇“歪歪壳”。取一角向上的视角,上端有一小孔。稍下,左右两大孔。再下居中,并列紧挨两小孔。左右两角各一小孔。下角稍上处一横阴线,垂直交叉4—6道细线,宛如侧卧的多横“丰”字。总体看起来,最上一孔留作穿系,以便携带。下面两大孔如人之二目,两小孔为鼻子。左右二孔为象征性的耳朵。最下的阴刻线纹如人之口齿。这样,孔洞和纹线的布置组合,俨然一张活生生的人脸,或者看作一具生动的鬼脸傩面。该造型前所未见,暂依其形叫它“傩面钱”。 仿人为钱应该不为奇怪。在史前时期的红山、龙山、良渚、含山等多种文化形态里,人面或面罩形玉器屡有所见。三星堆遗址出土过铜面具和金面罩。在内蒙赤峰兴隆洼文化中,留存着最早的石人面和骨质人面形牌饰。可见,远古先民不但尊崇天地自然,对人类自身也寄以敬仰。由此把钱做成人面的样子,也就可以理解了。 曾见另有一种玉仿贝,平整的背面钻有两三个圆窝窝,人称“骷髅钱”,大概也是同样的创意。 “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原始宗教、图腾崇拜和多种民俗互相融合的文化形态,从上古时代起,生生不息的傩仪、傩祭就是人们精神追求和社会祈盼的一项盛典。 流传至今,傩戏、傩舞、傩文化成为远古文明的“活化石”。而在各种傩事活动中,无论哪种形 式,都离不开傩面这个道 具,因以对它倾注了神圣和 崇尚,微缩而为钱币。这时 候,它就不仅是交换的媒介 和财富的象征,随身相伴,宛然一件小小的护身符。“钱能通神”在这里有了新的注释。 这批傩面钱小巧玲珑,工艺精美。背面对角长度在 2.4—2.6cm之间。这个尺寸与后来方孔圆钱小平钱的大小惊人相似,可见中华文明审美观的一脉相承。其正面,圆润精整,不见一丝磨痕。背面的掏刻也少有刀痕。加之七个钻孔和细若蚊足的刻划,与同时期的玉石仿贝相比,显然更加费时费工,推想其使用当值也可能更高。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