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傩面雕刻申报市级“非遗”
【类型】报纸
【篇名】竹傩面雕刻申报市级“非遗”
【简介】竹傩面雕刻申报市级“非遗” 作者:陈贻贵 郭红梅 来源:邵阳晚报 字数:715本报讯 宋代流传至今的竹傩面雕刻工艺精湛,雕刻而成的面具神态逼真、惟妙惟肖。4月13日,这一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项目经过发掘整理后,正在积极申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 傩面具是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用于傩仪 、傩舞和傩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481
【正文】
竹傩面雕刻申报市级“非遗” 作者:陈贻贵 郭红梅 来源:邵阳晚报 字数:715本报讯 宋代流传至今的竹傩面雕刻工艺精湛,雕刻而成的面具神态逼真、惟妙惟肖。4月13日,这一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项目经过发掘整理后,正在积极申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
傩面具是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用于傩仪 、傩舞和傩戏。竹傩面雕刻主要分布在新宁县麻林瑶族乡及周边乡的八峒地区 ,它继承宋代傩面雕刻技艺 ,技术成熟,所雕面具原始 、古朴 ,工艺复杂且有一定的讲究 ,全面而生动地体现着这一民族地区的民俗文化传统。据了解 ,八峒瑶族祭祀的神礻氏 很多 ,但最隆重最古老的是“打鼓堂.庆盘王”,有三年一小祭 ,七年一大祭之习俗。祭祀中的傩面具有三十六面 ,均由竹蔸雕刻而成 ,而这些面具由民间艺人唐光旭传承其祖父的技艺雕刻而成。
1987年,省文联主席、文艺专家林河来到唐光旭家,发现了这个竹蔸根雕面具。他觉得面具很独特,便推荐其雕刻一批面具参加省群众艺术馆展览,得到美术专家钟增亚的赞赏。1993年,在广西贺县举行的国际瑶学研讨会,它被誉为瑶族发源地的流传珍品。2004年,日本国学院、神奈川大学组成代表团,前来拍摄“竹面具傩舞”电视教科片,传播到欧洲,并将竹雕面具一一拍摄编成画册存放在博物馆收藏。2006年,利用这些傩面作为祭祀道具的“八峒瑶族跳鼓坛”被列入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新宁县政府从2004年开始投入资金,对竹傩面雕刻全过程进行了拍摄,并把图片及文字资料进行了存档管理,初步建立了数据库。从今年开始,该县政府将实施五年保护计划,拟定通过举行“竹傩面雕刻”研讨、传承人员培训班、设置“竹傩面雕刻保护传承中心”、开设“竹傩面雕刻专修班”、定期举办“竹傩面雕刻成果展”、筹建“竹傩面雕刻艺术展览馆”等方式,加大对这一民间传统技艺的保护力度。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