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盘山发现古烽火台距今约2000年
【类型】报纸
【篇名】棋盘山发现古烽火台距今约2000年
【简介】古烽火台共4处,其中2处遭到严重破坏 一处烽火台曾在明代时被修缮并被重新启用过 表明沈阳地区曾是长城纵深防御体系的一部分 山冈中央,一座土堆荒草杂生,周围还零星散落着部分瓦片……实际上它却是战国至两汉时代的烽火台,距今已有约2000年。 昨日,沈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新闻发布会公布。 考古专家们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097
【正文】
古烽火台共4处,其中2处遭到严重破坏 一处烽火台曾在明代时被修缮并被重新启用过 表明沈阳地区曾是长城纵深防御体系的一部分 山冈中央,一座土堆荒草杂生,周围还零星散落着部分瓦片……实际上它却是战国至两汉时代的烽火台,距今已有约2000年。 昨日,沈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新闻发布会公布。 考古专家们在沈阳市棋盘山开发区高坎街道发现四座战国秦汉时期烽火台遗址。 一个惊喜 发现距今约2000年的烽火台 昨日会上,沈阳市文化局文物处处长孟繁涛表示:“今年三四月间,我市共组织40余名文物普查人员在棋盘山高坎、满堂、望滨等地调查。共调查走访了33个村,除对14处遗址复查外,还新发现遗址、遗迹12处,其中非常重要的遗址有3处:浑河北岸战国至两汉时期烽火台遗址、棋盘山东部青铜时代遗址、棋盘山南部辽代城址。” 据悉,本次调查新发现的战国至两汉时期烽火台共4处,其中2处保存较好,另外2处由于耕种、挖土、修路等原因,已遭到严重破坏,只剩烽火台的一角。 一次探访 烽火台现已荒草杂生 昨日,记者在棋盘山开发区高坎街道的一座山岗上看到,山顶中央突起了一座约两米多高的土堆,土堆上荒草杂生,周围还零星散落着部分瓦片。 当记者用手触动土层时,发现这已“老化”的土壤本是熟土,并且有被夯实的痕迹。 这里就是约2000年前战国烽火台遗址,它们曾在沈阳周边被大量营建,向东一直延伸至抚顺方向,每有敌兵进攻皆以狼烟烽火示警…… 据悉,考古专家们在烽火台四周地表采集到较为丰富的古文化遗物,其中绳纹瓦片、陶片是战国时期典型器物。 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汉代小瓦,由此初步认定遗址为战国至两汉时期烽火台。其中1处烽火台曾在明代时被修缮并重新启用。 一个意义 利于研究战国秦汉长城历史 本次发现的烽火台分布范围集中,走向清晰,验证了战国至两汉时期辽东诸座烽火台的存在及走向。 专家认为,这对研究沈阳地区战国秦汉长城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以前我们主要在辽河以西区域发现过大量战国秦汉烽火台遗址,而且在抚顺地区也发现过几十座,但是在辽河东岸和浑河北岸却很少发现,这也成为我省考古界的重要课题。”此次文物普查专家组组长姜念思研究员说。 姜念思表示,此次考古专家们发现的4座烽火台,说明当时整个沈阳地区曾是长城纵深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同时也说明候城应是这一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们共同保卫着辽西乃至中原腹地。 两个疑问 发现辽代城址 暂不知来历 此次新发现的辽代城址内有大量辽代及明代文物,且可证明内设官署建筑。 但令考古专家感到疑惑的是,此次发现的城址既不是沈州(今沈阳)城址,也不是沈州所属的两个县城的城址,究竟是那座辽城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发现三甬石碑 “灵佑寺”遗物? 在调查中,考古专家们还在望滨地区发现了三甬石碑,其年代分别为“天聪九年”和“康熙十八年”,被认为可能是清朝重要寺庙“灵佑寺”的重要“遗物”。 专家们发现,三甬石碑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其建筑材料与清福陵、清昭陵相同,规格较高。对考证该地区历史有着重要价值。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何骞 高巍 采写 新闻延伸 发现重要文物 市民可获表彰 4月9日开始,沈阳市有关部门开展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该普查到2011年12月31日结束。 沈阳有关部门向全市人民发出倡议:发现哪里有古庙、古寺、古碑和清代及民国以前的老房子或在田间发现大量的陶片、瓷片和经人们加工的石头,都可向有关部门或所在区县相关部门提供线索,经认定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将根据保护单位的级别给予表彰。 小资料候城 沈阳最早称为“候城”。西汉时期设辽东郡,下领18县,“候城”便是其中之一,成为东部长城中段地区指挥中心所在地。据考证,“候城”位于沈阳故宫及其南部一带。 北大台子烽火台遗址 ■资料图片 东大台烽火台遗址 ■资料图片 普查时发现的部分文物 ■本报记者 何骞 摄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江西武功山最高峰“世纪之碑”遭雷劈毁 年份:2020
- 2、江西萍乡武功山新游线受游客追捧 年份:2020
- 3、帐篷节助力武功山打造户外运动天堂 年份:2020
- 4、武功山帐篷节吸引3万国内外驴友 作者:梅柏林 年份:2020
- 5、第六届中国萍乡武功山国际帐篷节举办 年份:2020
- 6、江西武功山19日将举办山地户外旅游节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