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

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

【简介】 演出开始了 吸引了大批观众 记者与傩舞者合影 演员正在表演 三人表演 游客爱傩面 记者 许志平 文/图 南丰傩舞世界闻名,而最具特色的是石邮乡的傩舞。2014年5月9日,记者随江西新闻摄影采风团来到南丰,亲身感受了南丰傩舞的神奇。 5月的南丰,处处青山绿水。汽车在满山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97

【正文】

演出开始了

吸引了大批观众

记者与傩舞者合影

演员正在表演

三人表演

游客爱傩面

记者 许志平 文/图

南丰傩舞世界闻名,而最具特色的是石邮乡的傩舞。2014年5月9日,记者随江西新闻摄影采风团来到南丰,亲身感受了南丰傩舞的神奇。

5月的南丰,处处青山绿水。汽车在满山翠绿的桔园中穿行。南丰蜜桔曾是皇家贡品,如今已成为南丰支柱产业。车到石邮乡,阵阵锣声响起,八位面戴傩面的村民相继出场,随着锣鼓声的节奏跳舞。起傩、演傩、驱傩、圆傩等程序中,“驱傩”是整个仪式重点,傩人戴着狰狞面具,拿着“武器”,在火把照耀下沿门驱疫,将危害人类的邪魅赶走。精彩的舞蹈、独具特色的傩面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地的摄影人,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大家从多个角度记录傩舞的盛况。

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仪式的“驱傩”,历经漫长岁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演变而成民间舞蹈。追本溯源,从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就有关于“傩”的记录,殷墟甲骨卜辞中有“寇”字,是在室内以殳(古兵器)击鬼之形。甲骨文中有关“舞”字的记载中有“魃”字,是一人头戴假面具的形象,说明商代以前就有戴面具驱鬼逐疫的傩祭舞蹈。自汉至唐,傩舞为驱疫鬼的一种祭祀性舞蹈。宋代后,傩舞增加了娱人成分,并逐渐向戏剧化方向发展。

据了解,南丰傩舞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其动作简朴、刚劲,保持了较多的原始风格,傩舞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2006年已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南丰傩舞早已名声在外,傩舞的舞蹈独具原生态特色,已成为南丰文化旅游的特色之一。

现今在南丰活跃着乡村人家上百个傩班,有70多个傩舞节目和100多种面具,而南丰傩舞以三溪乡石邮村傩舞最负盛名。据南丰县委宣传部长颜国清介绍,独具原生态特色南丰石邮傩舞曾多次应邀到全国各地表演,并多次到日本等东南亚国家演出,特别是去年赴法国、巴黎演出,开启了南丰傩舞与西方民间文化交流的先河。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