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渚傩舞
【类型】报纸
【篇名】社渚傩舞
【简介】 年初三,按照传统跳傩舞。 傩舞者的面具。 17岁的“傩神”扮演者。 狰狞的外貌、诡异的舞姿。 浩浩荡荡,傩舞队出发。 每到一个村落,傩舞队伍都受到村民们的热烈欢迎。 刘双庆 虞岭 魏作洪 摄影报道 地处溧阳市西南部的社渚镇是一个古老的集镇。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这里都有“跳幡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673
【正文】
刘双庆 虞岭 魏作洪 摄影报道
地处溧阳市西南部的社渚镇是一个古老的集镇。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这里都有“跳幡神”傩舞表演的习俗。
今年正月初三早上7时许,记者驱车赶到社渚文化广场时,这里已是幡锦招展,华盖成云,鼓乐喧天。傩舞表演队的100多号人马已在此整装待发,周围也早已挤满看热闹的群众。
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响起,蔚为壮观的傩舞巡游正式开始了。由当地村民扮演的各路“傩神”竞相登场。他们身穿古袍,头戴描金点银的头盔,背插五色背旗,木制面具狰狞夸张。在锣鼓、唢呐声的交相伴奏下,诸神以“拉纸马”、“撩纸马”等动作满场飞奔,手中挥舞刀剑,头颤臂抖,跳跃挪腾,似乎在搜寻和驱赶着邪恶之物。跳跃式的碎步,旋转翻滚的舞姿,看上去诡异莫测,仿佛来自远古。围观人群爆发出阵阵喝彩和掌声。
热闹开演后,浩浩荡荡的傩舞队伍重新整队,开始巡游于社渚镇的10多个村落,沿途边走边舞。“傩神”和扛旗打伞、鸣锣打鼓者,以固定秩序排列,进入村庄必先鸣锣放炮,旌旗、华盖、飞幡高举。所到之处,村民们夹道欢迎,并邀请队伍在村里空地表演一番,以祈盼新年风调雨顺,平安祥和。
一上午的巡游表演,傩舞表演者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直到午饭时分,才有接受记者采访的空闲。
卸下狰狞面具,是一张张朴实憨厚的笑脸。傩舞表演者之一,社渚镇西里村赵和清向记者介绍,社渚一带有多种傩文化表演,一直很有名气。去年央视《新闻联播》也曾播出过社渚镇“跳幡神” 表演的报道,颇让他们感到欣慰和自豪。目前,溧阳嵩里跳幡神已列入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蒋塘竹马灯、乘马圩冻煞窠、大田跳五猖、刘家边跳祠山也已经成为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留守在村里的妇女已为他们准备好了午餐。4辆电动三轮车送来饭菜餐具,100多人或席地而坐,或靠墙站立,手捧着饭碗对付了一顿。饭菜虽不丰盛,但每个人都吃得很香,条件虽然简陋,但人群中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老赵说,当地的傩舞表演,都是各村村民自发组织,自愿参加的,所有参演者没有任何报酬。这支傩舞队里,年龄最小的舞者才17岁,年龄最大的已经80岁了。对表演者也没有特殊要求,只要想学就可以跟着村里的老人学,学会了就可以参加。只是傩舞特别耗体力,加上一次巡游要走10多公里路,因此“傩神”通常由村里的健壮小伙扮演。
老赵认为,一切傩舞都是老百姓对“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的一种美好祈盼。
谈话间,震天的锣鼓和鞭炮声又响成一片,朴实的村民脸上又堆满了笑意。傩舞巡游队伍又该出发了…… (傩:音nuo——本报编者注)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