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傩舞
【类型】报纸
【篇名】布依族傩舞
【简介】傩舞,产生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是古代驱逐疫鬼仪式的一种巫舞,后成为一种流传于民间的驱邪、祈福、喜庆的舞蹈。 一台傩舞少则十几人,多则三四十人,主要角色有木鱼、跳鼓、打尺板和锣鼓手4种。傩舞的舞蹈动作原始古朴,以马步、弓步、摆拳、跳跃为主,有时还穿插翻滚、叠罗汉、排字等,在锣鼓的强烈节奏中展现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146
【正文】
傩舞,产生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是古代驱逐疫鬼仪式的一种巫舞,后成为一种流传于民间的驱邪、祈福、喜庆的舞蹈。 一台傩舞少则十几人,多则三四十人,主要角色有木鱼、跳鼓、打尺板和锣鼓手4种。傩舞的舞蹈动作原始古朴,以马步、弓步、摆拳、跳跃为主,有时还穿插翻滚、叠罗汉、排字等,在锣鼓的强烈节奏中展现出粗犷古朴的舞姿,表达驱邪祈福的愿望。 傩舞是傩仪式中的舞蹈部分,一般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间表演。原是古代祭祀性的原始舞蹈,舞者配戴形象狰狞的面具,装扮成传说中的“方相氏”,一手持戈、一手持盾,边舞边“傩、傩……”地呼喊,奔向各个角落,跳跃舞打,搜寻不祥之物,以驱除疫鬼,祈求一年平安。现存傩舞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贵州、广西、山东、河南、陕西、湖北、福建、云南、广东等地,各地分别有“跳傩”、“鬼舞”、“玩喜”等地方性称谓。 这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一般有两种表演形式:一种由主角四人表演,表演者头戴面具如冠,身着兽皮,手执戈盾,口中发出“傩、傩”之声。另一种由十二人组成,每人朱发画皮,手执数尺长的麻鞭,甩动作响,并高呼各种专吃恶鬼、猛兽之神名,起舞时各有音乐伴奏。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