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游在萍乡>文献资料>报纸>  棋盘山发展的智慧与智慧的发展

棋盘山发展的智慧与智慧的发展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棋盘山发展的智慧与智慧的发展

【简介】 宽阔漂亮的东陵路。 夏日的棋盘山苍峦叠翠,宽阔的沈棋路宛如一条缎带披向山间,马路上一辆辆汽车如在林中穿梭的昆虫。 坐在自家花园里,范暄悠闲地看着报纸、品着茶。范暄家离沈棋路近在咫尺,可这里仿若世外桃源,看不到车水马龙,也感受不到丝毫的喧嚣,一条新建的绿化隔离带让喧闹的马路与幽静的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849

【正文】

宽阔漂亮的东陵路。

夏日的棋盘山苍峦叠翠,宽阔的沈棋路宛如一条缎带披向山间,马路上一辆辆汽车如在林中穿梭的昆虫。

坐在自家花园里,范暄悠闲地看着报纸、品着茶。范暄家离沈棋路近在咫尺,可这里仿若世外桃源,看不到车水马龙,也感受不到丝毫的喧嚣,一条新建的绿化隔离带让喧闹的马路与幽静的园区泾渭分明。

范暄是名海归,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后,在一家上市公司当高管。奥运会那年,范暄在沈棋路附近买了一套带私家花园的洋房,每周他都要回来小住几天,享受这里的静谧与休闲。他说,他特别喜欢这里的清新与自然。

一个“另类”的抉择

也许是经常来这儿居住,范暄对棋盘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看来,棋盘山的发展有些“另类”。

“这几年,全国各地都在抓工业、上项目,这对GDP快速增长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毕竟对政府官员考核的主要指标就是GDP。”范暄说,棋盘山山清水秀,绿化覆盖率无法比拟。从历史和现状来看,棋盘山最不缺乏的就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但棋盘山在发展的路径上恰恰选择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然而,这看起来有些“另类”的选择,正是棋盘山决策者棋高一着的明证。因为,在他们心里有着更为深远的考量。

翻开“十二五”规划蓝图,棋盘山放眼未来的意图清晰可见:坚持“生态立区”不动摇,突出生态保护与修复,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以沈棋路为绿廊,以浑河流经本区水系为银带,形成大“L”型布局,全力实施旅游休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健康科技产业、绿色宜居产业“四轮驱动”,把棋盘山建设成为旅游产业聚集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区、健康科技产业创新区和绿色宜居宜商区。

从中不难看出,棋盘山正在走向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和经济共同发展的振兴之路。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棋盘山将真正引向宜游、宜居、宜文、宜业的幸福之所,快乐之城。范暄的邻居黄旭认为:“棋盘山放弃眼前利益,追求长远效益体现了执政者的智慧。”

黄旭的观点获得了普遍的认同,正如一些媒体所评论的那样:棋盘山的发展是“无为,而无不为;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其争。”

“遮遮掩掩”的背后

按照“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棋盘山将重点规划建设“绿廊、银带、四园区”。显然,生态已经成为棋盘山经济发展布局的关键一子,成为棋盘山科学发展蓝图的“底色”。那么这个棋子该怎么走、怎么落?“绝不能走简单复制、低端重复之路。”这成为棋盘山开发区管委会的一致想法。

2011年年初,棋盘山绿廊、银带建设工程开启,一篇高起点、高层次的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大文章全面展开。在绿化工程上,棋盘山建设者按照园林化设计,坚持高标准设计、高标准施工,大量种植各类花草和色叶树木,突出自然山地园林景观特色。

如今,一幅生态优美的现实图景在203平方公里土地上跃然而出。

在环境优化、景观提升的过程中,棋盘山人的巧妙与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

8月5日,记者一行驱车驶上棋望路,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向日葵,嫩绿的枝叶在风中送出甜甜的清香,一抹抹耀眼的金黄,朝着太阳散发着灵动的生命。

据了解,今年棋盘山为了优化环境,在提升景观带的同时,还增加了新的景观:沿棋望路,播种了万余亩向日葵。那一望无际的金黄,朝向太阳的方向,仿佛预示着美丽的棋盘山蒸蒸日上,充满了激情,散发着活力。

沈棋路,一路郁郁葱葱,满眼苍翠,微风吹过,草木清香,沁人心脾,漂亮的嵌字护坡景观不时闪现眼前。

车行至天山墓园附近,原来高大的牌坊式大门和满山的墓碑不见了踪影。记者正感纳闷,棋盘山建设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正是今年沈棋路改造的亮点之一。过去,游客走到这里满眼都是墓碑,不免大煞风景。在今年沈棋路改造时,决定在此处进行道路改道,但改道绕过这一路段,很难获得比较讲究风水的墓园的认同,经过调查论证,棋盘山改变了原有设计,把原有道路改造成太极图形,周边配以高大乔木,既巧妙地对墓园进行了遮挡又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按照规划,沈通路沿线道路两旁需种植树木,但如何种,种什么?棋盘山管理者因地制宜,灵活处理。他们根据道路两旁不同业态,采取不同的种植方法,在住宅小区路段种植高大乔木,阻隔马路的噪音和粉尘,而在商业网点前栽种低矮灌木,方便居民逛街购物。

一条街路的绿化缘何要费这么大心思?开发区决策层认为,“城市环境建设就是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区域发展和品质提升服务,为驻区企业和居民服务,这既是硬环境建设,更是软环境建设。”

作为这一工程的直接受益者,范暄认为,“该挡的挡,该露的露,这一档一露之间,棋盘山管理者的灵活与智慧一览无余。”范暄的说法,得到了当地居民及企业的认同。

要做事更要琢磨事

在棋盘山开发区建设局的采访很艰辛,所谓艰辛,不是说采访有多难,而是采访常常被电话铃声和敲门声打断,原本半个小时的采访竟持续了80分钟。显然建设局的同志每天都非常忙碌,这已经成为他们工作的常态。

在开发区管委会大楼里,记者时时处处能感受得到这种忙碌:走廊里,工作人员脚步匆匆;办公室里,大家或埋头书案,或敲击键盘……开发区地盘大、人手少,一个人得当好几个人用。开发区每个人几乎都成了拼命三郎。

东陵路是通往棋盘山的主干道,是一条老旧道路,绿化景观层次低且损毁严重。今年年初,棋盘山决定对东陵路绿化进行景观提升改造,可是作为棋盘山进出的门户,如何提升景观绿化的档次,栽种什么的树耐寒、耐旱、四季景观效果好、成活率又高呢?棋盘山管理者经过反复比较、推敲最终将馒头柳作为景观行道树种。

据介绍,馒头柳是柳树的一种,耐污染、耐寒、耐贫瘠,是最适合的行道树,绿得最早,落叶最晚,其树形类似馒头,枝条向上,婀娜秀美,景观效果极佳。

树种确定了,接下来就是跑树苗。为了抢工期,接到任务后,建设局的工作人员来不及带上换洗衣物,立即上路,在河北一家树苗生产基地一蹲就是两天,愣是克服各种困难把急需的馒头柳买到了手。如今的东陵路已成为沈阳最美的景观路,路旁花草怡人、绿树成荫。

说起棋盘山的发展,市政府一位官员认为:“区域发展关键在人。想不想事,能不能把事做好,不仅考验着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更考验着他们的智慧。棋盘山能快速发展是因为有一群能琢磨事,又能干事的人。”采访中,记者也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棋盘山秀湖周边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家宾馆酒店和饭店,这些经营场所的生活污水由于没有集中处理排放,虽进行了分别处理,但仍对秀湖水有一定的污染压力。而由于秀湖周边道路狭窄弯曲,在路旁铺设管道难度很大,而在湖畔铺设管道就要伐树毁林。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棋盘山。去年,棋盘山管理者经过考察和论证,提出了一个大胆且切实可行的办法:秀湖正准备修建木栏道,污水管线可铺设在木栏道下方,二者同步施工,既节约工期,又节省财力、物力,而且还有着极强的操作性。对于冬季防冻问题,他们也有着自己的考虑,每年冬天秀湖周边宾馆酒店几乎处于歇业状态,生活污水极少,管道可在冬季关闭,宾馆酒店产生的污水可采取集中运输的方式处理。

不同寻常的“越界”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棋盘山是沈阳第二高峰,而沈阳最高山峰也在棋盘山开发区境内,也许是站在山巅之上的缘故,棋盘山人的视野开阔、目光高远。

回望过去,每一个棋盘山人都清晰记得,过去的棋盘山属于农村,环境脏乱差,交通不便。而脱胎于贫穷农村的棋盘山开发区,底子薄,环境保护与修复又需要大量资金。但棋盘山开发区顶着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压力,始终坚持“生态立区”这一根本,坚持走科学绿色的发展之路。“开发区的建设正如火如荼,用钱的地方多,有时感觉压力挺大,恨不得一块钱掰开花,但在棋盘山,再困难也要把环境保护好、建设好。”棋盘山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田东泉对此深有感触。

压力有时会变成动力,会转化成超乎寻常的创造力。

2011年,棋盘山启动了泗水污水处理厂和热源厂工程,两家单位都需要铺设地下管线,如何节约土地、节省成本?棋盘山决策者从全局出发,提出了一个颇具创意的思路:两家单位的管线同沟施工,费用各拿一部分,这样既省钱、又能缩短工期。这一设想立即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赞同,更得到了两家单位的积极响应。

棋盘山浑河北岸区域一直缺少一个污水处理厂,如何解决这里的污水问题,一直困扰着棋盘山人:如果建一座污水处理厂,这里污水量不是很大,部分设备就得空转运营,投资运营成本太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不建厂,污水无法得到处理。

大家正在为建厂犯愁的时候,杨亚洲副市长提出,棋盘山开发区和浑南新区应在沈抚同城战略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发展。恰好,浑南新区沈抚新城有座规划的污水处理厂,在杨亚洲副市长的协调下,棋盘山开发区与浑南新区达成共识,棋盘山开发区的污水顺利引到河对岸浑南新区沈抚新城规划的污水厂进行处理,污水处理问题尘埃落定。“以前还没听说过跨区解决污水处理问题的先例,可以说这是一个创举。”范暄认为,无论是棋盘山还是浑南,都是站在全市的高度,站在保护沈阳绿肺的高度来看待和解决这一问题的。

据了解,仅一年来,棋盘山在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的情况下,自筹资金16.2亿元,全面启动了治污、治水、防火三大工程。累计关停搬迁污染企业134家,一批人工湿地及污水处理厂、热源厂先后启动建设,棋盘山水库、蒲河、泗水河、得到全面生态整治。“棋盘山作为沈阳的‘城市绿肺’和‘天然氧吧’,是沈阳这座以制造业闻名于世的工业重镇最可宝贵的生态资源,一块得天独厚、不可复制的风水宝地,我们唯有保护好和修复好这里的山山水水,才能无愧历史重托。”谈到生态环境建设,田东泉书记语气异常凝重。

如今,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更加宏观的视角,棋盘山决策者及所有棋盘山人正自觉地承担起保护和修复好“家园”的历史重任,带着自信微笑启程。在他们心中一个更加远大的目标清晰可见:到2015年,在地区生产总值由38亿元增加到140亿元的同时,全区绿化覆盖率由目前的47%提高到60%,全部街道达到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标准,走出一条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数字是苍白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棋盘山拥有203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只有几万人,土地储备极其丰厚,但在全国各地大搞土地财政,唯GDP至上时,棋盘山却选择了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去年棋盘山在没有出让一寸土地,土地交易税锐减5600万元的情况下,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净增9510万元,彻底扭转了长期以来产业依赖地产、财政靠土地的局面。

而另一组数字则更加令人艳慕,也更能说明问题:

冰雪节期间棋盘山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1%,旅游经营收入同比增长41%。

今年“五一”世博园累计吸引游客66万人次,创世园会开幕以来新高。

泗水科技城内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竞相涌入,目前,已有47家企业和科研机构签订入区协议,中国眼产业基地、国家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国内闻名的健康服务产业基地“三大品牌”呼之欲出,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泗水速度”。

没有良好的环境,就不可能有这些可观的数字。

棋盘山,已经成为生态发展的一个样本。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张树仁 采写

图片由本报记者 高世江 摄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