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傩舞
【类型】报纸
【篇名】走近傩舞
【作者】 邱小波
【简介】初识“傩舞”,纯属偶然。不久前,武宁西南的石门楼镇举办了一场热闹非凡、古韵迸发的“迎新年”乡村文化艺术节。 夜幕垂下,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乡土艺术家们身上穿着各式古装,脸上戴着各种古怪、神秘的面具,手执兵器,造型迥异,浩浩荡荡地穿街游演。戴上傩面具后的傩舞艺人和之前判若两人,一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78
【正文】
初识“傩舞”,纯属偶然。不久前,武宁西南的石门楼镇举办了一场热闹非凡、古韵迸发的“迎新年”乡村文化艺术节。
夜幕垂下,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乡土艺术家们身上穿着各式古装,脸上戴着各种古怪、神秘的面具,手执兵器,造型迥异,浩浩荡荡地穿街游演。戴上傩面具后的傩舞艺人和之前判若两人,一阵鞭炮声过后,和着古朴而厚重的傩鼓、傩锣声,傩公、傩婆、钟馗、关公等角色左盘右旋、上下翻飞,作出简朴、刚劲的动作,整个过程庄严神圣,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这是我首次接触到傩舞,他们的动作很干净、利落,没有多余的修饰,但是不失美感和韵味。那些面具带着神秘而狞厉的风格,显示出人定胜天、战胜魔怪的深沉的历史力量,也透露出人类原始艺术的稚气和神秘的气息。
听一长者介绍,武宁傩舞于清道光1830年间起源于石门楼镇,始自张姓人家。石门下街建有傩爷殿。石门傩神以冲天菩萨为主,头戴冲天冠,金面黑须,穿红袍,由其下五弟轮奉,为“行傩”。早期石门还有规模浩大的游傩活动,又称“戏社火”,也简称“社火”,为民间祭祀性娱神活动,目的是庆贺升平盛世,祝兆人寿年丰。“社火”,每两年为一届,规模涉及到方圆数十里,时间持续两天。乡里乡亲花巨资,集结人丁贺太平,“社火”是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等的大演示和大展示。游傩队伍的组成有土铳队、开路大神、傩帝、地方神、高跷队等。
石门“傩舞”是武宁现存最古老的傩品种,是武宁古傩的代表,它的傩义、傩舞、傩面具、傩乐、傩具都保留着较多的原生态特征,是武宁傩文化的浓缩和典型,依然保留着远古原有的信仰形态。
感受着悠悠古韵,品味着厚重文化,我不禁思绪万千。武宁傩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审美艺术、科学认识、社会和谐等多方面的价值,我们要积极参与到“傩舞”的保护、研究、开发、利用当中去,让和谐文化的灵魂永存,让悠远古雅的血脉长流。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