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游在萍乡>文献资料>报纸>  六一去趟棋盘山得开仨小时的车

六一去趟棋盘山得开仨小时的车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六一去趟棋盘山得开仨小时的车

【简介】 回城路上车水马龙 家长与孩子都翘首企盼的“六一”儿童节画上了句号,这一天的满意程度是否和一直期待中的一模一样,绝大多数的家长给出了否定的回答,路上堵车,游乐设施及拍照排长龙,让很多家长和孩子在等待中度过了这一天。“原本我们家长认为有了私家车可以随时出来玩,可是‘六一’这一天对于孩子是神圣的,所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527

【正文】

回城路上车水马龙

家长与孩子都翘首企盼的“六一”儿童节画上了句号,这一天的满意程度是否和一直期待中的一模一样,绝大多数的家长给出了否定的回答,路上堵车,游乐设施及拍照排长龙,让很多家长和孩子在等待中度过了这一天。“原本我们家长认为有了私家车可以随时出来玩,可是‘六一’这一天对于孩子是神圣的,所以非出来不可。来回也就一个半小时的路程,结果被堵成了四个半小时。”很多家长都反思,应该把对孩子的关爱在平时多多体现,而不是集中在“六一”这一天。

场景一:黄河北大街4站地开了40分钟

昨日15时40分,沈阳医学院门前的黄河北大街高架桥上早早地就排起了车流阵,鸣笛声不绝于耳。由北向南等待上高架桥的赵先生大拍方向盘:“上个桥就排队等了30分钟,就担心出现这种情况提早就回程了,还是赶上了崩溃的堵车。”

担心晚高峰来临,车辆集中回市内造成拥堵,赵先生根据经验判断后,在15时就做出了回家的决定,“我硬拽着玩得正在兴头上的儿子,把他塞进车里带他回家。以为自己很聪明,没想到出来玩的家长可能都改变以往的战略,把回家的时间全部提前了,最终都没有避开大堵车。”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16时驾车行驶到黄河北大街高架桥上,16时35分才驶下了桥,而这段几百米长的高架桥平时通过只需要2分钟的时间,即使在高峰时段10多分钟也足可以通过。

下桥后的情况也不乐观,从沈阳医学院的路口到达二环桥处,4站地的距离,总共行驶了40分钟。据记者观察,一路上的车辆基本按规则行驶,也并无肇事车辆,造成拥堵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带孩子集中出行。

由于拥堵时间过长,一辆老式别克车有液体漏出,车主无奈地表示,“车太老了,也太晒了,发动机长时间运转,它承受不住了,到底是哪里漏了,还得等专业人士来判断。”

场景二:

车流由沈海热电厂排到农业大学

在如此燥热的天气中,堵车让司机躁动不安。堵车时,司机们全都拿起手机上传此时此刻的路况,一位网友表示,黄河北大街的车流量不算什么,跟东陵西路的交通压力相比,简直是不值得一提。

随后记者前往东陵西路,想目睹一下这位网友所说的拥堵场面。17时许,当记者车辆由西向东行驶至沈海热电厂处,由东向西返回市内的车辆就已经看不到尾了,由于出城道路顺畅,记者由西向东一路朝棋盘山方向驶去,经过了7处红绿灯后,依然看不到车流的尾部。

当记者车辆行驶到马官桥路口时,已经是18时左右了,回市内的车流量依然不断涌出,在此路口已经同时有5名交警在疏导车流量。

一位豪车车主告诉记者,他中午带着孩子一出门就后悔了,路上已经变成了巨型露天停车场,到达棋盘山已经下午了,绕了十多圈根本就没有一个能停车的空位,不得已只能返回,回来的路上比去时更加拥堵,这位车主笑称,“我这个车踩一脚油门就需要两块钱,我今天都踩了好几百脚了。”

场景三:

公交车上挤了一个多小时

对于前方一望无际的车流,私家车主还稍显幸运,坐在车内还能吹着空调。而选择坐公交车出行的人们则苦不堪言。在东陵西路,记者看到一辆公交车上站满了人,一位女士无助地把头伸向了窗外,不时地查看前方的情况。

当记者询问在车上站多久时,她十分委屈地告诉记者,“我只是在郊区工作,下班坐车回家,平时很少人乘坐,今天已经挤了一个多小时了,打车回家又不划算,我该怎么办啊,还得继续挤下去吗?”

记者采访很多私家车主,对于“六一”出行的满意程度如何,大部分家长都连连摇头,“孩子在玩得过程中也不尽兴,基本上回忆起来就是排队再排队,家长在开车过程中,也费神费力。”

“平时就应该多安排时间陪孩子玩,这样赶在节日里出行,没有一点益处。”不少家长都如此反思。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李远摄影记者王勇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