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最动人的傩舞

最动人的傩舞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最动人的傩舞

【简介】梁雨 洪泽民间艺术中的渔傩,令我向往。据说,在我们家乡,还有渔村用傩舞迎新春的风俗。它雍容华贵而又古朴深邃,似出土的瓷器;它率真旷达而又清新典雅,是行世的渔歌;它苍凉粗俗而又温婉醇厚,如倔强的渔人。 在洪泽湖东畔,有一个偏僻的渔村——洪祥,人们常会在船头、滩头傩舞聚戏。据《洪泽湖志》记载,洪祥村的先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52

【正文】

梁雨

洪泽民间艺术中的渔傩,令我向往。据说,在我们家乡,还有渔村用傩舞迎新春的风俗。它雍容华贵而又古朴深邃,似出土的瓷器;它率真旷达而又清新典雅,是行世的渔歌;它苍凉粗俗而又温婉醇厚,如倔强的渔人。

在洪泽湖东畔,有一个偏僻的渔村——洪祥,人们常会在船头、滩头傩舞聚戏。据《洪泽湖志》记载,洪祥村的先民,大多是在宋代黄河夺淮时,由孔子的故乡逃荒而来。《论语》云:“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凝重的动作、神秘的场景,近似于原始的宗教仪式……这就是古老的傩舞表演。乡人举傩时,孔子穿着干净的衣服,恭恭敬敬站在门外台阶上迎接。那时,傩舞是祭祀先祖、驱赶鬼怪的重要礼仪。

“傩”读作“nuó”,有祛除之意,古书解释为“驱鬼逐疫”。古老的图腾崇拜和鬼神信仰,使我们的祖先借助傩舞的神秘力量,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傩舞表演者古称巫觋、祭师,被视为能沟通鬼神与常人的“通灵”者。表演时,他们穿戴狰狞的面具、奇特的服饰,模仿鬼神的动作、神态,借以驱鬼逐疫,祈福求愿。

洪祥村的民众靠捕捞鱼虾、水产养殖和水上运输为生,他们的生产、生活都在船上,拥有自己的“住家船”。老一辈的渔民生活闭塞,大多没上过学,口音还保持着北方官话的高平调。这里的渔民、船民,长期生活在河湖港汊,逢年过节时,常常请来傩舞艺人,举行“跳加官”、“烧大香”等民俗活动。后来,遭遇“文革”,被视为“封建迷信”的傩舞,受到极大冲击,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没想到,今年春节来到洪祥,傩舞里的渔鼓,仍然安泊在樯桅中,沉醉在酒香里,伴随着从湖里上岸的渔人,托起他们的桨和橹、鱼和酒,以及漂泊生命中的欣慰和欢乐。从腊月二十三祭灶起,渔民便停止打鱼,很多人家忙于制作渔鼓,把船并联成水上舞台,出现几人仍至十几人的傩舞场面,跳得船板咚咚响,舞得湖水泛涟漪。这“傩舞迎春”的会演,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半。

在洪泽县的宣传、文化部门支持下,洪祥村的傩舞演变成傩戏,《大禹战洪魔》等剧目得到抢救。表演者佩戴色彩斑斓的面具,模拟山东老乡的侉腔,唱的是大禹的外甥庚辰,终于捉拿住淮河水神“无支祁”……这出傩戏人神虎龙,老少妍媸,各呈姿态。他们又念又唱,似唱非唱,如泣如诉,哼呀腔浑然一片。

从老渔民的口中,我追寻渔傩的足迹。它的历史如雾,一团团,在浩渺的湖面上漂泊,龟城、泗州城、洪泽古镇时隐时现,明明灭灭闪烁其间的,是一些词语和诗句,比如“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又比如“淡月倾云晓角哀,小风吹水碧鳞开”。樯帆之间,酒旗之下,长淮遗风、中原旧习顺水而来,在洪泽湖登岸靠港,自是交汇融合。想必这时的傩舞,在这里找到了码头,并在与各种民间艺术的交融中,得到新生。

烟波之中,傩舞的信息微弱得时断时续。后来,从渔船搬到舞台之后,洪泽湖的傩舞被定名为“渔鼓”,但仍保持着傩舞的传统风格,保持着歌舞场面变幅小和轻盈荡漾的特点。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部门大胆革新,创作出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渔鼓舞》参加洪泽县水上运动会文艺会演,受到广泛好评,成为保留节目。

在洪祥村,我们找到还能传唱傩舞的老艺人,姓张,叫唱,张嘴就唱。老张肯定有多少时日不唱了,一段唱下来,嗓子起燥,要喝水。既然流行歌曲铺天盖地,他大概也是知音难觅,无奈得很。傩舞已走过五千年的历史,它为异彩缤纷的民间艺术,留下一朵艳丽的奇葩。可惜的是,我们家乡的傩舞,只活跃在偏僻的渔村,演出的空间和时间受到限制,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古老而朴拙的渔傩文化,有待进一步的挖掘和保护。

一阵怅然之后,我还是感激洪泽湖的傩舞。寻访是一次精神之旅,渔家的生活和民间艺术,渐渐退隐于记忆。未来的日子,足以激活我们的美好想象。那傩舞跳出的,是承载精神重负的生活之歌,是伴随劳动节奏的生命吟唱。最动人的傩舞,总是伴随着桨声欸乃,跳在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时刻。

梁雨,女,1974年1月出生,洪泽某学校教师,业余喜欢写作。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