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婺源傩舞闹新春

婺源傩舞闹新春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篇名】婺源傩舞闹新春

【简介】 江初昕文/摄 婺源傩舞,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婺源傩舞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初叶就有婺源傩舞外出表演的记载。舞者头戴假面具,手执干戚等兵器,把自己装扮成想象中的比鬼疫更凶猛狞狰之傩神,随着强节奏的鼓点,跳着狂热的舞蹈来驱邪,同时,寓意着开春闹腾,祈福风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742

【正文】

江初昕文/摄

婺源傩舞,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婺源傩舞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初叶就有婺源傩舞外出表演的记载。舞者头戴假面具,手执干戚等兵器,把自己装扮成想象中的比鬼疫更凶猛狞狰之傩神,随着强节奏的鼓点,跳着狂热的舞蹈来驱邪,同时,寓意着开春闹腾,祈福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婺源的傩舞节目多为神话和民间传说故事,表演风格非常古朴、粗犷、夸张、简练;表演形式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婺源傩舞动作十分丰富,模拟女性的舞步“妮行步”,《开天辟地》中的“辟斧”、“拗斧”、“磨斧”,《丞相操兵》中的“上、中、下十字架”、“操兵步”、“拍手一照”、“拍腿过河”、“耍羽毛”、“舞花”、“轮棍”,《太阳射月》中的“摸胡点”、“单摸胡”、“双摸胡”等,都别具一格。

其中,“追王”最具特色。有人持燃烟的“药炉”在前,追王手举开山斧在身后奋力追逐。开始了“驱傩”仪程,家家户户都用燃放爆竹来迎接追王,追王在各家的大门两侧象征性地各砍一斧头,以示斩去一年的孽根;在堂前的墙壁上也砍上两斧头,留下记号,鬼疫就不敢上门了;小孩大人的头上轻轻一剁,意喻禳解一年的灾殃。

婺源傩舞是一种古典舞蹈与彩绘木雕相结合的艺术。婺源傩面具有50多种,以木头雕做,工艺精致,手法夸张,神气活现,其忠奸优劣、老少妍陋无不神似。旧时乡民把傩面具奉为“神灵”,开橱和封存傩面具还有一套尊祀的仪式。

婺源地处大山深处,“山阻而弗车,水激而弗舟”,自古以来交通不便,因此,婺源舞鬼受外界影响极少,在表演艺术上仍保留着古朴、粗犷、简练、夸张、形象、传神的独特风格。动作多为顺拐、屈膝、下沉、含胸、挺腹,沉而不懈,梗而不僵独具特色。音乐伴奏均以舞止曲终的原则,由打击乐、曲牌和唱腔三个部分组成,有专用的锣鼓谱和曲牌。

婺源傩舞,历史悠久,节目众多,风格独特,是中国舞蹈艺术研究难得的“活化石”,深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青睐。每年正月,乡间都要举行傩舞表演,这种原始而粗犷的民间舞蹈,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驻足观看。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