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的五峰山案
【类型】报纸
【篇名】1936年的五峰山案
【简介】 ■山青 藏书境内五峰山 在吴中区木渎镇藏书乡境内,有座百来米高的小山岭,因山有五峰,故名五峰山。五峰山,又称白阳山、白羊山,亦称清流山,北东走向,主峰五峰山,海拔101米;次峰仙人山,位于主峰东北1公里,海拔120.1米;次峰银顶山,位于主峰西北0.7公里,海拔111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605
【正文】
■山青
藏书境内五峰山
在吴中区木渎镇藏书乡境内,有座百来米高的小山岭,因山有五峰,故名五峰山。五峰山,又称白阳山、白羊山,亦称清流山,北东走向,主峰五峰山,海拔101米;次峰仙人山,位于主峰东北1公里,海拔120.1米;次峰银顶山,位于主峰西北0.7公里,海拔111米;次峰王马山、大山头,分别位于主峰西南1.1和0.9公里,其中大山头海拔108.5米。整座山的山脊上,有构筑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石室土墩25座,外观呈椭圆形馒头状,石室土墩间隔在20~100米之间。1954年,江苏省文管会曾清理3座,出土印纹陶器和原始瓷器。1983年9月,南京博物院、吴县文管会和中山大学联合发掘17座。石室土墩直径10~30米,石室长3.6~6.4米,宽1.2~2.1米,高1.5~2.2米。石室内出土几何印纹硬陶瓿、罐、坛和原始青瓷碗、豆、盂等。一般石室有10~20件,多者60件。2010年,苏州古城考古队又在此发现了春秋城墙。五峰山之北是天池山,西南为穹窿山,东与焦山、灵岩山毗邻,风水极佳,明代嘉靖年间,著名书画家陈道复曾来此隐逸。道复(1483-1544),初名淳,字道复,后以字行,改字復甫,号白阳、白阳山人,长洲(今苏州市)人。诸生。其祖父陈璚(1440-1506)曾官至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与同郡名人王鏊、吴宽、沈周等过从甚密,并颇多书画收藏。其父陈钥(1464-1516)是陈璚次子,与文徵明私交极厚。自小天资颖异的陈道复,“既为父祖所钟爱,时太史衡山文公有重望,遣从之游,涵揉磨琢,器业日进……称入室弟子。”他从文徴明学书画,工花卉,亦画山水,书工行草;画擅写意花卉,淡墨浅色,风格疏爽,自成面目,后世将其与徐渭并称为“青藤白阳”。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陈道复逝世归葬于五峰山,后人为纪念他,将此山以其号命名为“白阳山”。五峰山下有一山坞,坞内葬着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吴县人。清顺治十八年(1661),吴县诸生为声讨县令任维初的贪酷而组织了一次地方性请愿活动,史称“抗粮哭庙”事件,又称“哭庙案”。金圣叹参与了这次事件,结果被作为首犯拘捕,冠以“摇动人心倡乱,殊于国法”之罪,于当年的七月十三日立秋在南京三山街执刑。金圣叹死后,家产被没收,妻、子金雍等被充军辽东宁古塔。据《哭庙纪略》记载,金圣叹由其堂兄金昌(字文长,号圣瑗)收尸,归葬苏州西郊善人桥(今木渎镇藏书乡)五峰山下,后人名其地为“博士坞”。
除此之外,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戌科殿试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探花)、彭定求的族弟彭宁求(生卒不详,字文治,号瞻庭,苏州府
长洲县人)去世后,亦归葬“博士坞”。另据李根源《吴郡西山访古记》记载,金圣叹墓“右侧为白马涧通济庵僧觉阿遗冢,并其祖墓。觉阿有迁葬祖茔于博士坞并众生圹纪事二律,见《梵隐堂集》。僧俗名张京度,著‘通隐堂’、‘梵隐堂’诗者也。可谓德有邻矣。
五峰山上莲池庵
五峰山山体由砂页岩和花岗岩构成,山上林木葱郁。主峰上有座寺庙,现名五峰山道院,隶属穹窿山上真观,为其下院,旧称莲池庵,始建于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最初这里原为城隍庙,供奉的是一位城隍老爷,相当于当地的“地下县长”。旧时,每逢农历十一月初一至十二日,相传为城隍老爷生日期,届时山上的庙会热闹非凡,各地香客朝山进香,络绎不绝,香汛极盛。寺庙里有座大殿,名“仲景殿”,供奉的是宋代民间中医张仲景。相传,张仲景是长洲相城(今苏州市相城区)北桥人,平时专为贫民行医治病,接济穷人。后人为纪念他的功德,在庙里建造了这座殿堂。也有说此地曾供奉一神像,神姓徐,名大椿(1693-1771),原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吴江松陵镇人。徐大椿一生采集百药,行医济世,救死扶伤,医德双馨。据传,他能驱恶疾治沉疴,有妙手回春之术。百姓咸感其德,世代敬祀之。
清末民国时期,莲池庵为一老和尚住持,法名卧尘。此人长袖善舞,声誉尚可,能求子、求仙方治病等,颇有灵验,住持数十年,香火颇盛,进益甚巨。为了保险起见,他将大批金银财宝藏在了庙宇内的一些夹墙壁里。民国23年(1934),卧尘法师圆寂升西时,留下的积蓄竟达8万大洋。这笔山庙私蓄,均传与承其衣钵的宽禄。
宽禄,俗名张桂生,乃吴县第二(木渎)区善人桥镇(今木渎镇藏书乡)人氏,上有一兄,名桂泉。兄弟俩的品行都很差,口碑不甚好。据1936年10月3日的苏州《大光明》报道,卧尘法师尸骨未寒,一夜暴富的宽禄就迫不及待地请来工匠,将藏有金银财宝的夹墙一一拆除,然后肆意挥霍。当时,“宽禄雇匠拆取时,被匠工偷去亦有二千元之数”。
宽禄接任后,富裕异常,生活自优。况山中连年香火特盛,所以进益更加。于是,他愈发财大气粗,声势煊赫,不仅拜当地流氓陈某为老头子,还花了120元置备了一支手枪作为自卫,当地乡人给他“赠送”了一个“雅号”叫“五峰山县长”。
宽禄富甲一方,本该做些积德的善举,然而,色心未泯的他不守清规,饱暖思淫,因地制宜整修或新建了多个石窟,作为藏污纳垢之所。石窟分布很散,相当隐秘,有的地方建1个,有的地方设2个甚至3个,每个石窟的面积大小不等,最大的可容纳七八人。他经常与山下贫家妇女秘密幽会,寻欢作乐,发生不规则行为。有时,“妇女至山上幽会,则在宽禄房内,闻有人声,即立将女妇临时藏于窑室之内”。(《大光明》1936年10月3日第四版)久而久之,他更加任意妄为,竟然到了变本加厉的
地步。宽禄的恶劣行径最终激起众怒,遭到了当地乡人的谴责。民国25年(1936)9月间,善人桥镇的两位保长陆雨生、丁仁林(胜卿)联名向吴县公安局举报,控告他密室藏娇,蹂躏妇女,擅作威福。县公安局对此相当重视,即饬派督察长强雷前往调查。
宽禄淫乱被驱逐
9月30日,强雷一早从苏州城里赶到善人桥镇,然后登上五峰山,进入莲池庵逐一查看,果然发现庵内女厕所上存有密室一间。这样的密室还不止一处,随后又查到佛柜后有一个密窖,在住持僧卧室内又有方形地窟三个,不过这里不是藏人的,而是藏钱的,内藏铜圆数百包。大雄宝殿东首,有两间供烧香妇女住宿的卧室,强雷入室仔细观察良久,才发现有两个密室,“该处窟约长有八尺,阔二尺,深三尺,两端有尺余见方洞两个,其上盖有木板,不易窥破。”嗣后,他又来到山下附近各乡村探询,了解到遭宽禄蹂躏的乡村女子为数甚多。督察长强雷回到局里,将查明的实情向张一新局长一一作了汇报。之后,地检处于10月2日又派出检察官杨鼎、耿姓书记官赴五峰山履勘,其结果与强雷所查相同。检察官杨鼎“分别饬传告发人陆雨生、丁仁林及宽禄等,即假该庵侦讯,至下午五时,始经侦查完毕返院復命”。10月3日,控告宽禄密室藏娇、蹂躏妇女案正式立案,进入司法程序。宽禄获悉后,心急如焚,一方面立马四处托人帮忙,前后花费法币二千余元;一方面规避在外,将庵内事务交与客师了瞻管理。他还托苏州的顾赞康,代延请吴超律师为其辩护,又支付了一笔巨资。上下打点,关节打通。吴县第二(木渎)区区长王叔介率先出面了。“罚该僧出资五百元,建筑一操场于木渎城隍庙前面。”他如是提议,欲以此作一了断。但因其“内容详细情形,一般人亦尚有不明内幕中情形者”,故而没能得到有关部门的“采纳”。
如何处置宽禄?公安局上报的请示是“应否加以行政处分”。经吴县县党部特派员孙丹忱函邓翔海县长:“予以行政处分,并驱逐宽禄。”县府即令公安局执行,宽禄不服,“以公安局调查不实”,请求县府复查,未准。正当宽禄一案在“走”程序时,节外生枝。10月24日,《大光明》 报第三版刊登了记者平如采写的一则消息:“县属五峰山莲池庵僧人,因地室藏娇,蹂躏妇女,引起当地人士的公愤,当即大破地窟,闹出乱子。宽禄乃控告陆雨生等毁损妨碍名誉于本地地方法院,经判决被告无罪了案。”同日,《大光明》第二版又以《劣僧不守清规 请求复查驳斥》为标题,简要报道了北寺住持昭三和苏州五大丛寺的住持,10月23日联名呈具,请求县府再次复查宽禄一案的消息。后“经科员芮光鼐鉴呈发落,邓县长以该僧不守清规,近迩共知者仍批示驳斥”。昭三等联名请求复查宽禄,“县府犹未批复”,仍令公安局驱逐出庙,并报专署在案。此时,有第二区善人桥镇镇长柳长泉、焦山镇副镇长唐鹤鸣等,具呈县府,“称五峰山莲池庵住持宽禄,热心公益,增置庵产,呈请准予留用,以观后效”。对此,县府于11月25日批示云:“呈悉,仰递呈该管区公所核转再夺。此批。”
多方逐鹿住持僧
宽禄密室藏娇被控一案,时称“五峰山案”,从9月底开始调查,到10月初立案,应该说,蛮快捷利索的。但之后由于方内方外人士出面“说话”,导致办案遇到颇多阻力。
为了慎重起见,“五峰山案”又一次“经官厅调查属实”,县府再令“实行驱逐”。
已被判处驱逐的宽禄依然不甘心,继续四处疏通,请求复查,“县府即准如所请,派员复查,讵调查结果,查出妇女用品甚多,遂证明宽禄确系不守清规。”于是,县府责令木渎警区“严行驱逐”。结果呢,“从此宽禄当可死心塌地,不必妄想莲池庵矣。”(《大光明》1936年11月22日四版)但是,县府的驱逐令下达后,因宽禄行踪不明,致无法驱逐。为了保管莲池庵的庙产,县府决定先行组织保管委员会负责保管。
驱逐令在执行中,莲池庵住持继任人选成了热门话题。据报载,“因该庵香火极盛,不下于七子山,一般野心勃勃的僧人,向诸大护法恳切谋干者,大有人在”,而“保荐者颇不乏人”。当时,逐鹿莲池庵住持僧的,主要有五人:“一为闻人顾衡如所介,一为木渎地方人士所荐,一为木渎区长所荐,一为某有力者介绍。尚有一人系虎丘山僧人楞方,由董君所荐”。其中,“虎丘山僧人楞方”大有希望,呼声最高。
据介绍,“楞方”,指的是虎丘山云岩寺宣楞和尚之一方。宣楞和尚,是云岩寺僧人心传法师的师弟。民国19年(1930),宣楞和尚募资重建虎丘致爽阁(初名海涌阁,曾称虎伏阁),邑人陈夔一、费仲深、刘正康、顾世绶等纷纷集资襄助。待到致爽阁正式落成后的第二年(即1933年),他闭关修炼。在宽禄出事的那一年冬,宣楞和尚三年坐关圆满,于是在(1936年)11月9日筵宴诸山长老、诸大护法,而诸大护法对于宣楞亦颇多器重。之后,宣楞和尚又在虎丘延宴当地几位闻人。“宣楞和尚要来莲池庵当住持了!”小道消息不胫而走,一会儿工夫就从苏州城里传到了几十里开外的善人桥镇。正当全镇男女老少以及莲池庵众僧纷纷议论宣楞和尚当年重新修筑虎丘致爽阁之事时,五峰山上发生了一起意想不到的抢劫案。
11月20日晚,莲池庵“突来盗匪五人,持有手枪两支,藉烧香为名,由后门侵入”。盗匪们吓令众僧不许声张,临时负责管理寺庵的客师了瞻见状,急中生智跳窗逃到外面,继而奔至附近焦山镇焦山乡陈家村的韩家湾(现属木渎镇藏书乡五峰行政村管辖)呼援。韩家湾的村民闻讯后,赶紧鸣锣,盗匪闻声心惊胆战,纷纷向后山仓皇逸去。事后,了瞻返回庵内检点物件,一无所失,仅被抢去寄居该处的测量队职员的三顶呢帽子。嗣经事主了瞻报请吴县公安局第五分局追缉,但毫无所获。
莲池庵抢劫案在不了了之中没了下文。至于谁来接任莲池庵住持?12月12日,《大光明》报记者从消息灵通人士那儿获知,各方推荐的人选中,宣楞和尚最有望成为继任者,“不久之将来,即可望成为事实”。然而,这“不久之将来”却一直没见“兑现”,报纸上没了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人们也就对此渐渐地失去了关注……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江西武功山最高峰“世纪之碑”遭雷劈毁 年份:2020
- 2、江西萍乡武功山新游线受游客追捧 年份:2020
- 3、帐篷节助力武功山打造户外运动天堂 年份:2020
- 4、武功山帐篷节吸引3万国内外驴友 作者:梅柏林 年份:2020
- 5、第六届中国萍乡武功山国际帐篷节举办 年份:2020
- 6、江西武功山19日将举办山地户外旅游节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