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游在萍乡>文献资料>报纸>  五峰山的“非常道”

五峰山的“非常道”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12

【类型】报纸

【篇名】五峰山的“非常道”

【简介】 91级台阶你能一口气登上去吗? 崔真静的画像碑,画像仍栩栩如生。 济南市最大的银杏树王,已有2600余年历史。 五峰山的中轴线,两侧建筑基本呈对称状态。 五峰山在长清区东南方向,距离城区约20公里,主峰海拔395米,与泰山、灵岩山并称“鲁中三山”。因有迎仙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499

【正文】

91级台阶你能一口气登上去吗?

崔真静的画像碑,画像仍栩栩如生。

济南市最大的银杏树王,已有2600余年历史。

五峰山的中轴线,两侧建筑基本呈对称状态。

五峰山在长清区东南方向,距离城区约20公里,主峰海拔395米,与泰山、灵岩山并称“鲁中三山”。因有迎仙峰、望仙峰、会仙峰、志仙峰、群仙峰五个并列山峰而得名,是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走进五峰山,每一步都有故事可听,都有景点可观,在青山绿水之间,可切身感受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

“十三太保”门前迎客

在五峰山的皇宫门与迎仙桥之间,有12棵古朴壮观的古柏傲然挺立于道路两侧。这些古柏树干直径均在1.85米以上,挺拔入云、枝繁叶茂,好像护卫一样守护者五峰山,平添了肃穆庄严和森郁幽阴的气氛。

据了解,这12棵古柏在元代栽种,是五峰山道观的一位住持为纪念去世的儿子所栽,初步算来有700多年树龄。住持道人是半路出家,出家后,忽有一子夭亡。“白发人送黑发人”,让住持情不能已,悲不能止,泪不能停。但住持毕竟是出家之人,不能像凡尘百姓那样号啕,便每在亡儿忌日到此种植古柏,向古柏倾诉白发人对黑发人的思念之苦。

在住持为儿子栽到第十三棵古柏时忽然羽化升天。后来,清朝顺治皇帝来到五峰山闻知此事,被住持对亡儿的亲情所感动,便将这13棵柏树封为十三太保。

景区工作人员耿会平介绍,至于为何如今只剩下了12棵古柏,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第13棵树随着道人的羽化而一起升天;另一种说法则是道人只种下了12棵古柏,还未来得及再种,便羽化了。

但是这些古柏能够茁壮生长至今,经历了许多磨难。清末民初,五峰山当地出了一个廪生,与官府狼狈勾结将“十三太保”和山上许多古树一起高价交易。伐树时被附近石窝村村民发现,村民们联络周围14个村的首事,发动民众募捐集资,才将“十三太保”赎回。

“三大家”为崔真静写碑

穿过“十三太保”,便是迎仙桥,又名青龙桥,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为单孔石拱桥。风格朴素,但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别有一番“小家碧玉”般的精致之美。桥下有泉,泉水叮咚,流水潺潺,置身桥头,如坐船随波漾荡,飘飘欲仙。桥面上刻有三组细槽沟,泉水从细槽沟流下,故有“迎仙桥上仙人走,迎仙桥上水道流”之说。

在迎仙桥东面池中,矗立着道家先生崔真静画像碑。由于石碑年代久远,碑文已经不能辨识,但是画像却依然栩栩如生。画像中的崔真静头戴儒家的方巾,身着佛家的袈裟,手执道家的拂尘,是全真教“儒、道、佛”三教合一理念的真实体现。

公元1167年(金大定7年)王重阳在山东创建全真教,并收丘处机、刘长生、谭长真、马丹阳、郝大通、王处一、孙不二为弟子。公元1187年,刘长生派其弟子崔真静来五峰山做道观住持。崔真静博览群书,融佛、道、儒三教于一体,此外他还精通医术,为穷人治病不取分文,深受附近村民爱戴,后在五峰山修炼得道。

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五峰山内建造了“崔先生画像赞碑”。碑高3.2米,宽1.2米,厚0.32米。正面是沈士元所画的崔先生像,上面刻有元好问、刘祁、杜仁杰分别用籀(zhou)书、篆书、隶书写的文字。碑的背面是杜仁杰写的《崔真静先生传》,记述了崔真静的生平功绩。

耿会平介绍,元好问、刘祁、杜仁杰都是金元时期的著名大家。但像崔真静画像赞碑这样三位名人联手,且书、画、刻均属上乘的情况实属罕见。

五峰山道观属全真教龙门派的发祥地,北宋时,五峰山列道教名山第九位,明朝时列第十二位。历史上五峰山道观曾4次受到皇帝敕封,其中金敕封为“洞真观”,元敕封为“护国神虚宫”,明敕封为“护国隆寿宫”。

“来五峰山观光,真切体会到老子口中的‘道可道,非常道’。”耿会平说。

2600岁“高龄”的银杏树

在五峰山内的清泠泉边,有一株银杏树格外惹人怜。树围6.5米,5个人尚不能合抱而围,树高35米,树冠覆盖面积达2540平方米。

“更让人称奇的是,此树为雌雄同株,虽有2600年树龄,但却依旧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耿会平说,这是济南市最老、最大的一棵银杏树。

据《五峰山志》记载银杏树“花中有精子,在植物中为特异”。雌雄银杏王枝叶参天,远看树叶犹如玉扇,连成一片绿云,在四亩清凉地铺上了一袭浓荫,还将清泠泉的清爽徐徐扇来,把这儿的暑气燥热驱赶得干干净净。银杏树上有禽鸟无数,或啁啾嬉戏,或婉转唱和,与清泠泉的琴声遥相呼应。

在清泠泉一侧,有一个虬枝,长约6米,树干直径约有0.5米,也已经成了五峰山内的景点之一。耿会平介绍,1998年3月31日凌晨,银杏王的树枝突然断裂,但是落地过程中,却发生偏转,不偏不倚正好掉进玉皇殿一侧的狭窄巷道中。

“这么大的一个树干,在被风吹断后,竟然对一道之隔的殿宇未造成任何损失,甚至连一块瓦都没有砸着,的确让人不可思议。”耿会平说,事后,五峰山工作人员在清理虬枝时,还曾经打碎了一片瓦,所以树枝到底是怎么落地的、因何没有砸到殿宇,至今仍然有些奇异。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