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游在萍乡>文献资料>报纸>  五峰山下的抗日丰碑

五峰山下的抗日丰碑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五峰山下的抗日丰碑

【作者】 段立琳

【简介】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一 群年轻的东北流亡学生带着满腔热血 组建了国民抗日军,在平郊原野上点 燃了抗日的烽火。他们自己制作了红 蓝两色相间的袖标,作为部队的标志, 所以老百姓也称他们为“红蓝箍”。袖 标红色的部分表示:战斗;蓝色的部分 表示:被沦陷的土地。寓意:战斗收回 沦陷的土地。他们从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291

【正文】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一 群年轻的东北流亡学生带着满腔热血 组建了国民抗日军,在平郊原野上点 燃了抗日的烽火。他们自己制作了红 蓝两色相间的袖标,作为部队的标志, 所以老百姓也称他们为“红蓝箍”。袖 标红色的部分表示:战斗;蓝色的部分 表示:被沦陷的土地。寓意:战斗收回 沦陷的土地。他们从成立时的24人发 展到了3000人,一直战斗在日本侵略 者控制的华北中心城市──北平的西 北郊区。他们奇袭河北省第二模范监 狱,黑山扈一役用轻武器击落日军飞 机,震慑了敌人,极大的鼓舞了沦陷区 的同胞。国民抗日军为建立昌(平)宛 (平)抗日根据地创立了条件,是一支 英雄的敌后游击队。1937年冬天,国 民抗日军编入八路军冀察晋军区五支 队。1938年秋天,五支队与一分区新 编第三团合并,组成主力第三团,此后 调离平西。解放战争时期第三团是华 北野战军的主力部队之一。这支队 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中国 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本报于5月开始连载长篇纪事文学 《红蓝箍》,真实的记录了国民抗日军 的诞生、发展与壮大这段历史。连载 历时一年,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受到各方好评。红蓝箍的诞生地── 北京昌平迤西20公里五峰山下的白 羊城村,就有红蓝箍的后人,他们一直 关注着本报对《红蓝箍》的连载。$$ 5月11日,笔者随《红蓝箍》一文 的作者韩春鸣先生受邀来到了白羊城 村。村党支部副书记周振宇热情的接 待了我们。宾主落座,周副书记与我 们谈起了白羊城村和《红蓝箍》。他向 我们介绍说,白羊城村位于五峰山脚 下,西、北、南三面环山,层峦叠嶂。东 面居高临下,可俯视平北锁钥南口和 畿辅重镇昌平。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 之地。更重要的是当年在这里曾爆发 了平郊最早的人民抗日武装起义。$$ 去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周 振宇副书记在与党史办同志谈工作的 时候,谈起60多年前国民抗日军在白 羊城村的起义,已引起了各界广泛关 注。北京电视台“京华战地行”栏目, 威海电视台均派人到白羊城村录制采 访有关“红蓝箍”起义的专题报道,一 些大专院校也组织学生来这里进行参 观学习。他们都想了解红蓝箍起义的 那段历史。周振宇副书记说,以前对 发生在白羊城村的“红蓝箍”起义事知 道些,平常也搜集了一些抗战时期的 史料,但总觉得不全面不系统,当发现 村委会征订的 中国档案报《档 案大观》上正在 刊载有关红蓝 箍的连载时,他 觉得这是一例 对年轻一代进 行革命传统教 育和爱国主义 教育的极好教 材,是白羊城村 的宝贵文化财 富。后来,周副 书记在村内义 务搞起了爱国 主义课堂,多次 为在校的学生讲述红蓝箍起义和国民 抗日军的故事,听过他讲课的已有数 百人,其中包括一些高校大学生和中 小学校师生。这些讲课取得极好的社 会反响。最近,他们要为国民抗日军建 立纪念碑,还要建一所展厅,将白羊城 村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蓝箍》 连载的作者韩春鸣向他们介绍了自己 在写作过程中收集到的关于国民抗日 军的许多历史史实。$$ 随后,周副书记带我们去参观了 国民抗日军的起义地点和白羊城的遗 址。跟我们一起去的,还有国民抗日军 汤万宁的嫡孙汤文焕老人。当年,白羊 城村的保卫团团总汤万宁汤七爷,是 参与国民抗日军成立的重要人物。那 时其家境不错,但为了抵御外侮,毅然 舍弃了一切。面对起义领导他表示: “即使倾家荡产,也要跟着你们抗日。” 他的嫡亲孙子汤文焕现年70岁,年轻 时,曾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后在北京 市延庆县从事教育工作,现在就生活 在白羊城村。老人身体很硬朗,一谈起 国民抗日军,显得很兴奋。但老人坦率 的说:“我对红蓝箍的事情,只是听父 辈们说过一些,后看过《中国档案报· 档案大观》的连载,对红蓝箍起义和国 民抗日军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 说着老人边走边与韩春鸣聊起了他所 知的红蓝箍后人的情况。$$ 国民抗日军当年的诞生地,现今 已成为一片田野,仅存的明代白羊城 墙基和昌平区文物局立下的白羊城遗址 碑,默默的沉寂在那里,仿佛对我们述说 这里曾发生过的轰轰烈烈的往事……我 们相互交谈着,始终围绕着爱国主义与 革命传统教育这个主题,中国档案报有 这方面的资源优势,为广大读者提供了 素材。《红蓝箍》的连载在编者与读者 间产生了互动与共鸣。$$ 临别的时候,周副书记对我们说, 他感谢中国档案报,他从《中国档案报· 档案大观》有关红蓝箍的连载中,收集 到了很多关于国民抗日军的详实资 料,可以进一步丰富他的讲课了,他将 向更多的青少年讲述这段历史,讲述 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是如何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争 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社会主义新 中国的。特别是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学 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加强思 想道德建设,开展“八荣八耻”学习教 育时,着力加强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 育更显十分必要。要告诉年轻一代永 远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过去,要倍 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努力学习, 报效祖国,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做出贡献。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