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元宵,游神傩舞

元宵,游神傩舞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元宵,游神傩舞

【作者】 邓勃

【简介】 穿令的队伍 村民们穿上制服 最让人心惊肉跳的翻刺床 “将军”们手持宝剑,走在田野上“驱魔”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邓勃 “二月……自十二月至于是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清·道光《廉州府志》卷四“风俗” 自1999年元宵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265

【正文】

穿令的队伍

村民们穿上制服

最让人心惊肉跳的翻刺床

“将军”们手持宝剑,走在田野上“驱魔”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邓勃

“二月……自十二月至于是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清·道光《廉州府志》卷四“风俗”

自1999年元宵第一次来到这里拍摄傩舞后,我又数次回来。追逐傩的力量、傩的色彩。我还记得第一次与傩邂逅时的狂野,执迷地用相机发泄着激情。我在脑海中惊吼、尖叫,每段情绪都以感叹号结尾。

是谁打翻了春天?让她一下子怒放开来。

有人说,是湛江的傩舞惹的祸。

三声炮响。她就像一位被人等待许久的佳人,此刻,踏着无尽的鼓声和爆竹声动地而来,漫天风卷的是不息的焰火与烟尘。

村里人都成了古人。傩带队,他们沿村神游、踩过田野、经过墓地、驱邪捉鬼……演绎一幅幅超现实图景。 

“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进行的。”村民很坦然。辛劳一年,稍事休整,娱乐庆丰,感谢大自然的恩赐,感谢上苍的福佑。

雷州半岛处处有傩舞

今天,元宵节。“傩”就像一个魔咒,牵引我再次来到雷州半岛,记录这片红土地上的元宵傩文化。自1999年第一次到这里拍摄傩舞后,我数次回到这里,追逐傩的力量、傩的色彩。

我还记得第一次与傩邂逅时的狂野,执迷地用相机发泄着激情。我在脑海中惊吼、尖叫,每段情绪都以感叹号结尾。

雷州半岛,不仅地理位置独特,而且有着独特的民间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特别是每年元宵,在这块红土地上的春天里、田野上,不同村落的游龙队和舞狮队,还有举着民间八宝的游神队伍……灌入耳朵的,尽是敲锣打鼓的喧闹声响和八仙、唢呐的混合之音。

漫步在其中,民间浓烈、鲜艳的色彩,随着那如泥土般浓厚的风在天空上飘荡……

雷州,处处有“傩舞”。

傩舞主题几经演变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这是《论语·乡人傩》的记录,也是中国最早有关傩的记录。“傩,驱疫鬼也,恐惊先祖,故朝服而立庙之阼阶也。”这是汉儒孔安国对《论语》的解释。

古代傩祭有国傩与乡傩之分。古代从帝王至百姓都极为重视傩祭,且规模极大。大型傩祭每年要举行三次,时间为季春、仲秋和冬季。前两次仅统治阶层始能参加,至于冬季一次,下及庶人,称为乡傩。

傩舞在雷州半岛一些乡镇叫做“考兵”,由五位将军和土地公、土地婆组成,其面具都是清初制造。湛江傩舞,与中原傩文化有着渊源关系。

游神隐藏文化密码

我又领略了东岭村傩礼的过程———在村子祠堂前,停放着五顶装有神灵的轿子。轿子后放着一张凳子供人站立。

先是“武游”。村里成年人轮流抬着轿子在祠堂前广场上来回奔跑,而且要边跑边摇。村里人说这是要把神灵唤醒。

其间头缚红巾手把利剑的道公们在简陋的道坛前挥舞,口中念念有词做法事,村里数名老人跪在旁边喃喃唱赞……

最后持雄鸡起舞,道公抓起准备好的雄鸡举上肩头边舞边唱,再者,扯、拧。拧断鸡头将鲜淋淋的鸡血洒在黄表纸上……

这时间持续挺长,傩舞考兵“五将”车将军、麦将军、李将军、刘将军和洪将军时不时与道士大战一回,之后,“五将”再舞…… 

紧接着一个光着上身的汉子杀入庙前,他浑身剧烈地哆嗦,嘴巴喷着语词与唾沫,把一碗碗饭撒在地上,掷向空中……

这时,刺激人心的环节到了。先是穿令:一两个人突然凭空地来一股力量,“嘟嘟嘟”地连呼几声之后,随即跃身于神轿后边的平台,说时迟,那时快,此人“刷”一声将置于轿后的“令”(也叫做“令杆”,此杆为纯银所制)拉直,猛地插入脸颊中,然后朝着另一边的脸颊刺去。几尺长的“令杆”从一侧颊部穿过口腔,从另一侧颊部透出……此时他已代表了本神化身之“童(僮)”。 

之后就到了“文游”。队伍很长,有穿令的“僮”在村民们的欢呼声中耸立于神轿之上,让村民们将他同神像一起抬着,走村串户,接受不同村落民众的顶礼膜拜。

直至完成整个游神过程,才会将“令杆”拔出。除此之外,还有傩舞队、五色旗队、锣鼓队……村里人都成了古人。他们沿村神游、踩过田野、经过墓地、驱邪捉鬼……演绎一幅幅超现实图景。 

最后,是最让人心惊肉跳的翻刺床。东海岛东山镇东山圩村最精彩———也是快傍晚时,庙宇前十几米长的桌子上摆满荆棘,两名刚从神轿上下来的“僮”光着上身,围着这“刺床”乱舞。之后,他们脱掉裤子,全身只剩下裤衩,手拿着白酒瓶往身上倒酒,含着一口口的白酒向各处喷,然后,从刺床的右边一直翻到左边…… 

我相信这整套仪式蕴含着中华文化密码,是一成套的文化遗产,有学者称,至少可追溯到周朝。 

游神结束。祠堂前那副对联跃入眼帘: 

盘古证前因天地生成歌骏德 

灵冈昭圣绩人民仁寿颂鸿庆

每年元宵,我仿佛被拖入一场游戏,与神话一起戏耍。真实或荒诞,我已无从知晓。

这几天,我又沉浸于延续不断的梦境之中。是一个热烈而模糊的神秘世界……黑暗渐渐退去。辽阔而充满色彩的土地,细节变得那么优雅、怡人。

非现实的世界,与神对话。

1999年3月,本报整版报道了东岭村沿袭历史悠久、被誉为“舞蹈史上的活化石”的《东岭傩舞》(羊城晚报1999年3月6日第八版视觉新闻)后,东岭村和东岭傩舞受到海峡两岸的广泛关注。近十年来,众多专家、教授、文人和记者纷纷前往该村考察、采访和摄影。

邓勃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