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代富:将五峰山建成“花果山”
【类型】报纸
【篇名】史代富:将五峰山建成“花果山”
【作者】 胡静
【简介】 位于州城东边的五峰山,因五座山峰贯如连珠而得名。上世纪50年代,五峰山是一个荒凉的放马场、冷落的乱坟岗。 怎么办?必须改变这种状况!恩施县灯塔区五峰人民公社党委副书记兼灯塔大队党支部书记史代富下定了决心。他带领群众发起改造五峰山贫穷落后面貌的运动。五峰山人种茶、种菜、种果树,发展经济作物,短短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84
【正文】
位于州城东边的五峰山,因五座山峰贯如连珠而得名。上世纪50年代,五峰山是一个荒凉的放马场、冷落的乱坟岗。
怎么办?必须改变这种状况!恩施县灯塔区五峰人民公社党委副书记兼灯塔大队党支部书记史代富下定了决心。他带领群众发起改造五峰山贫穷落后面貌的运动。五峰山人种茶、种菜、种果树,发展经济作物,短短10年时间,使这座荒山拥有了“花果山”的美誉。
史代富的独生子史新国谈起父亲,神情黯然:“父亲死早了,还没享到一天福。”说完这话,便再无语。
从1954年到1964年的10年间,在史代富的带领下,五峰山人利用有限的土地,摸索出了一套将粮、菜、果、茶套种的方法。原本只有5000多蔸老茶的荒山,经过整田改土,不到几年光景,乱石坟土变成了成片梯田,300多亩新开出的田土,种上了2000多株苹果、梨、柑橘等果树和20多万蔸茶树。
“花果山”上好风光,因发展多种经济作物逐渐摆脱贫困的五峰山人有了几分神气。1963年,灯塔大队平均每人每年收入达100元以上,最高达230元,比1954年增长了3倍。全大队287户农民,原来有120户住茅草棚,到了1963年,有90%的茅草棚变成了新瓦房,大部分农民有了存款。
1964年,当时的恩施地委特地在五峰山举办了五峰人民公社灯塔大队建社10周年成就展,灯塔大队一举成名,获得“全国农业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成为恩施地区农业建设的一面红旗。 (记者胡静整理)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江西武功山最高峰“世纪之碑”遭雷劈毁 年份:2020
- 2、江西萍乡武功山新游线受游客追捧 年份:2020
- 3、帐篷节助力武功山打造户外运动天堂 年份:2020
- 4、武功山帐篷节吸引3万国内外驴友 作者:梅柏林 年份:2020
- 5、第六届中国萍乡武功山国际帐篷节举办 年份:2020
- 6、江西武功山19日将举办山地户外旅游节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