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游在萍乡>文献资料>报纸>  五峰山街道西沟村“第一书记”牛文亮:十八字方针带领村民致富

五峰山街道西沟村“第一书记”牛文亮:十八字方针带领村民致富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五峰山街道西沟村“第一书记”牛文亮:十八字方针带领村民致富

【简介】 11日,在五峰街道办西沟村,“第一书记”牛文亮在村中调研。记者刘敏 摄□本报记者 印朋 牛文亮今年31岁。今年6月11日,牛文亮从长清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来到五峰山街道西沟村,担任该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西沟村位于山区,自然环境优美,但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诚如牛文亮在《驻村工作日志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425

【正文】

11日,在五峰街道办西沟村,“第一书记”牛文亮在村中调研。记者刘敏 摄□本报记者 印朋

牛文亮今年31岁。今年6月11日,牛文亮从长清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来到五峰山街道西沟村,担任该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西沟村位于山区,自然环境优美,但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诚如牛文亮在《驻村工作日志》开篇时写的那样,“我不知道,三年后,经过我们的努力,能给这个村庄、给这个村庄的乡亲们带来多大的变化,但是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条件、争取一切资源,脚踏实地地为他们多做几件实事。”

一个多年没有村委的山村

7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长清区五峰山街道西沟村,“第一书记”牛文亮站在一排高大的白杨树下等待记者的到来。一个月前的6月11日,牛文亮也是这样被村民迎进村的,这让牛文亮每次提起都很感动。

牛文亮至今仍记得,6月11日那天,他与长清区机构编制委员会相关领导来到西沟村时,道路两旁的景观树上,挂上了“热烈欢迎第一书记到村任职”的横幅,村民还自发燃放了鞭炮。“一名乡亲说,凡是在家的村民都出来迎接我们了,鞭炮是大家特意买回来的。”牛文亮说。

西沟村,这个在地图上鲜有标注的山村,直到去年才在五峰山街道办事处的帮助下,修筑了一条进村的盘山水泥路。牛文亮告诉记者,他来到村里后,面临的第一个棘手问题,就是村两委的建设严重滞后,“很多年时间里,这个村连一位村支书和主任都没有。村里只有2名党员,最年轻的党员也已经50多岁了。村里的班子建设比较薄弱,现任村主任是去年刚刚被推选上来的致富能手。”

18字方针带领村民谋发展

记者发现,牛文亮说话有个习惯,他喜欢称村民为“乡亲们”。来到西沟村的一个月里,牛文亮已经调研了村里的情况,对村容村貌和基本情况已经了如指掌,“这个村总人130多人,一共有39户,地处五峰山街道西南角,与马山镇搭界,地理位置比较偏僻。”

针对西沟村党建工作的不完善,牛文亮决定首先建立村里的班子,然后逐步了解情况,确定了未来三年发展的18字方针——— 强班子理思路、打基础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

牛文亮称,班子不健全,战斗力就不能充分发挥,村民的凝聚力就不强。牛文亮希望发展几位党员,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提高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三年翻一番,村集体经济收入翻两番,并且将西沟村打造成为全街道乃至全区基层组织建设样板村和产业结构调整示范村。”牛文亮说。

挖水井、修塘坝,改善生产环境

西沟村与其他长清山区村落情况相似,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村集体收入基本为0”。牛文亮摇摇头说,西沟村的地理位置比较独特,地下水源奇缺,“再过几天,随着气温升高,农民家里的井水都会干涸。西沟村靠天吃饭的情况比较严重。”

据了解,西沟村西头有一座塘坝,由于年久失修,早已淤积废弃了。目前村民吃水只能靠村南头的一地表泉水,如果遇上干旱季节,村民连吃水都成问题。

牛文亮告诉记者,自从长清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包村以来,已经协调区水务局,筹集了3万多元抗旱资金,在西沟村确定了一新水井选址,近期就将开工。“我们准备挖一深水井,深20米左右,虽然打井很费钱,每挖一米的成本就有800多元,但这个钱花得值。”牛文亮说。

12日上午,烈日炎炎,站在西沟村的草丛中,人即使不走路都会出一身汗,但是为了考察塘坝选址,牛文亮还是领着记者上山了。记者在塘坝上看到,多年前垒砌的石块坝,如今已经散落且存在缺角,根本无法起到蓄水作用。而且,河道上已长满了植被,人工清理也是个难题。牛文亮计划,明年初就动工整修,以此解决西沟村的农业灌溉问题。

调整农业结构求致富

牛文亮根据西沟村的自然环境分析,西沟村未来必须调整农业结构,只有这样才能致富。“现在村里种的是玉米和谷子,严重依赖农业灌溉,但是西沟村又缺水,一遇到干旱就会绝产,村民的收入很成问题。”牛文亮说,他下一步准备引导农民种植一些果树,比如樱桃。“我计划联系一些农科院的相关专家来村里进行种植指导。”

除此之外,牛文亮在驻村一个月时间内发现,西沟村的村民缺少像样的文化娱乐设施和场所。“不仅要新建一个村委院子,还要专门开辟出一块地方,建一个小型娱乐休闲场所,这样乡亲们至少有个地方可以玩玩。”牛文亮说。

【相关链接】

牛文亮驻村第一天日记

2012年6月11日,是我到五峰山街道西沟村任职报道的日子,作为区编办选派的“第一书记”,单位非常重视,班子全体成员要亲自送我到所包村庄进行工作对接。在街道驻地,负责接待联络工作的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简短而紧凑的座谈后,我们便驱车向西沟村出发了。

西沟村是五峰山街道办事处的一个行政村,地处五峰山街道西南角,与马山镇搭界,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总人130多人,村风淳朴,自然环境优美。这些是我来西沟村之前了解到的信息。靠这些并不十分可靠的、拼凑起来的信息,我的脑海里早已勾勒出了这个寂静小山村的大体轮廓。

车驶出街道驻地,行驶在“村村通”公路上,道路两旁高大笔直的白杨树,翠绿成荫,与不远处的五峰山相得益彰。约10分钟车程后,车队驶上了一段45度左右的攀山小路,犹如过山车般的行驶后,视野中出现了一片茂密的树林,几座房屋错落有致地点缀其间,车在进村路处缓缓地停了下来。在村,“热烈欢迎第一书记到村任职”的宣传横幅被高挂在路两旁的景观树上,显得如此隆重,我心情不由紧张起来。

街道干部向群众简单地介绍来意后,村主任就开始介绍起村里情况来,与当初了解的情况基本一致,西沟村人少地少,群众生活条件相对于周边其他村庄比较差,村里集体经济薄弱,没有钱修路。以前,乡亲们出行只能借助相邻村庄的道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去年,五峰山街道克服重重困难,帮着村里修了一条进村的盘山水泥路。目前,村里只有2名党员,最年轻的党员都已50多岁,班子建设比较薄弱,现任村主任是去年刚刚被群众推选上来的致富能手。西沟村地理位置比较独特,地下水源奇缺,先前,在村西头有一座小塘坝,由于年久失修,早已淤积废弃。目前,群众吃水只能靠村南头的一地表泉水,如果遇上干旱季节,群众吃水都是问题。

听着介绍,我的心情越发沉重起来。如果不是亲眼目堵,我真的很难想象,就在我们的周围,还有一些群众还在为吃水难、行路难而一筹莫展。

对接仪式结束了,我的驻村生活也正式开始了,我不知道,三年后,经过我们的努力,能给这个村庄、给这个村庄的乡亲们带来多大的变化。但我相信,编办的领导、机关干部早已坚定了信心——— 绝对不能辜负党委、政府的重托,绝对不能辜负乡亲们的期望。“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条件、争取一切资源”,脚踏实地为他们多做几件实事,尽快让西沟村干部群众渴望改变现状、脱贫致富的愿望变成现实。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