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非遗”小区聊傩舞

“非遗”小区聊傩舞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非遗”小区聊傩舞

【简介】吕富来 日前,笔者慕名来到婺源县秋口镇长径村,寻找中国舞蹈艺术“活化石”——傩舞。由于事先取得联系,今年45岁的业余傩舞剧团团长程汉平早早就在村口等候。 “前几天我带团外出表演,忙碌了一阵子。”一见面,程汉平就打开了话题。 “您这次去了哪里呢?” “抚州金溪,来自台湾的一个摄影组到那里录制节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118

【正文】

吕富来

日前,笔者慕名来到婺源县秋口镇长径村,寻找中国舞蹈艺术“活化石”——傩舞。由于事先取得联系,今年45岁的业余傩舞剧团团长程汉平早早就在村口等候。

“前几天我带团外出表演,忙碌了一阵子。”一见面,程汉平就打开了话题。

“您这次去了哪里呢?”

“抚州金溪,来自台湾的一个摄影组到那里录制节目,硬要请我们去表演婺源傩舞。”

2005年,在南昌举办的国际傩文化艺术周活动中,婺源傩舞一举夺得两项大奖,引起业界广泛关注。2006年,婺源傩舞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径村因傩出名,这里保存了22个原始傩舞节目,并被婺源县政府命名为“非遗”保护小区。

“目前,全省仅婺源、南丰和乐安傩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婺源傩舞别具特色。”程汉平说道。

“婺源傩舞和南丰、乐安傩舞有什么不同吗?”

“婺源傩舞受明末目连戏的影响,有的节目发展为戏曲形式,除用锣鼓伴奏外,还增加了弦乐和高腔曲调。”

“你们现在有多少传承人?”

“除了县里的徽剧团演员,我们村里的‘驱傩神班’有传承人19人,面具30多个,其中4个是原始木雕面具。”

程汉平师从村里的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胡振坤,胡振坤82岁高龄去世后,他又向程长庆学艺。程长庆今年已有81岁高龄,高高瘦瘦,精神抖擞,2009年获评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958年,长径村成立业余傩舞剧团,程长庆作为骨干演员之一,1962年开始学习目连戏打击乐,曾多次受邀到县文化馆传授傩舞技艺。几十年来,程长庆与胡振坤一起培养了省级傩舞传承人何柏坤、汪树坤、程金生等,使长径村业余傩舞剧团长兴不衰,后继有人。其中程金生去年被评为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这是判官衣袍,这是刘海面具,这是后羿神箭,那些用来表演《开天辟地》、《太白金星下凡》、《张天师遣四将》……”在村里的傩舞展览馆,程汉平逐一向笔者介绍起来。如今,程汉平年仅9岁的小儿子对傩舞兴趣浓厚,不光会跳傩,还会击打多个傩舞节目锣鼓。

长径村有个延续几百年的习俗,就是每年正月初二跳傩。年前,业余剧团全体演员都会集中操练,深冬晚上,团长在队屋里领教,将傩舞技艺传承下去。平时,他们还到镇里的中心小学传授,培养学生对古老傩舞的兴趣。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