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傩舞秦韵创建和谐文化

傩舞秦韵创建和谐文化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傩舞秦韵创建和谐文化

【作者】 杨贵智 杨晟途

【简介】西固区陈坪街道农民艺术团表演的“军傩舞”(资料图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西固区委、区政府对基层文化的重视和长效机制下对文化事业的建设,使得现在的西固区在拥有了一批群众文化名人的基础上,锻造出了“军傩舞兵团”等数个文化队伍。尤其是以柳泉乡和陈坪街道为代表的农民文化更是独具特色。西固区不仅获得了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457

【正文】

西固区陈坪街道农民艺术团表演的“军傩舞”(资料图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西固区委、区政府对基层文化的重视和长效机制下对文化事业的建设,使得现在的西固区在拥有了一批群众文化名人的基础上,锻造出了“军傩舞兵团”等数个文化队伍。尤其是以柳泉乡和陈坪街道为代表的农民文化更是独具特色。西固区不仅获得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区称号,11月17日,在春节文化活动中获全省一等奖的《金城军傩舞》再获甘肃省新农民文艺调研一等奖,其独特魅力在全省可见一斑。而这些荣誉的获得,基层文化功不可没,农民文化添彩不少。“柳泉不缺文人缺少农民”问起西固人,哪个乡的农民最有文化,他们会形象地告诉你:“柳泉不缺文人,缺少真正的农民。”因为这个乡约有三分之二的农民家庭,有的能写,有的能唱,有的能画。令当地乡亲们骄傲的要数他们心目中的“四大才子”:陈守文、刘乃正、王生辉、王正孝。陈守文三十年如一日,笔耕不缀,用小楷撰写100多万字记录乡村见闻,其楷书曾多次获得全国书法大奖。他的脸谱画得更是一绝,每逢节庆,他便成了乡亲们最好的“化妆师”。在去年甘肃首届农民艺术节上,他还被评为“农民艺术家”。爱好收藏的王生辉每天埋在书堆里寻找“宝贝”,家中藏有珍贵图书达500册。除了收藏,他还好文艺创作,知天文地理,为地方文史提供文字资料10余万字,曾被省上领导应中逸等同志称为西固“怪才”。秦腔艺人刘乃正更是个热心人,不管乡里、村里或谁家里有什么喜事,总要亲自创作新词,并吼上一通,为乡亲们助兴。自小痴迷书法的王正孝,总会拿出新作到处参展,多幅作品获省市和国家大奖。他的《笔墨传情》被日本秋田市市长作为佳品悬挂在办公室,至今已有数年。他们四人常常聚在一起相互切磋,促进了乡村文化,促进了乡村和谐。有了全市首个文化基金会柳泉还是市文化局唯一群众文化联系点,群众文化底蕴深厚,为更好的推进全乡文化事业,全乡成立了书画、武术、戏曲、音乐、文艺创作等六个协会,以及“世大”文化基金会和柳泉群众碑林。在协会成员和10多户文化中心户的引导带领下,新人新作层出不穷,文化活动频繁开展。“世大”文化基金会取名于秦腔老艺人陈世坤、陈大海之名。据乡党委书记石梅介绍,两位艺人去世前,各自捐款100元,用以滚动、发展、壮大全乡戏曲事业。基金会成立已有几年时间,截至目前,有集体会员10多家,个人会员80余人,基金多达10万余元。该基金会在全市乡镇中仅此一家。陈守文是西固传播先进文化的带头人,他多方筹资倡导创建起“柳泉群众文化碑林”,现有碑刻52块,其作品有90%来自全乡的书法“能人”,其中也有全国规划大师任震英老先生的书法作品。他还首创家庭“文化拜年”和“梨花诗会”活动,给乡村吹来一股清新的文明新风。农民艺术团“复活”傩文化11月30日晚,一场特殊的演出中,有一个特别的节目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赞赏,那就是西固区陈坪街道农民艺术团表演的“军傩舞”。其实,文化生活对于农村,犹如甘露之于渴者,陈坪街道的农民艺术团已深深扎根在了这个以农民居多的街道。11月29日,记者在陈坪街道文化站采访时,恰遇10余位50多岁的妇女在团长陈尚德的指导下演练军傩舞。陈尚德说,68岁的陈淑英从小没进过学堂,一字不识,上了年纪后病多体弱,但在参加老年艺术团后,一年内通过唱歌她学会了268个字,病也少了,人也精神了,天天给家里人讲学会了什么字。现在的西固,从政府到民间,人们对于文化的经营和渴求空前高涨,每一个角落都享受着经营文化所带来的健康享受。西固区在如何提高农民素质、打造新型农民的问题上,措施得当、立意创新。就像陈坪街道一样,不仅有自发的农民组织,更有设施齐全的文化阵地,街道和村的图书阅览室、阅报栏、文化活动室等一应俱全,全街道两万多人都把文化娱乐活动当成了生活习惯。西固区在一系列创新文化活动中,充分考虑到了在农民生活中发挥文化陶冶情操的功能和培养社会文明风气、凝聚人心、愉悦人心等方面的作用,也充分考虑到了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浓厚的农民文化生活也正在激发西固区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活力。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