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昭萍往事>  萍乡记忆:修建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动纪念馆

萍乡记忆:修建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动纪念馆

日期:2013.09.26 点击数:864推荐分享

背景介绍:1922年9月爆发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全国第一次罢工高潮中“绝无而仅有”的成功范例,以完全胜利而告终。在“二七”惨案后的全国工运低潮期间,安源工会“巍然独存”,是广东以外全国唯一公开存在的革命堡垒,有中国的“小莫斯科”之美誉。第一次革命高潮中,安源工人是湖南和赣西农民运动的重要推动者和组织者,又是北伐战争的重要参加者。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9月,毛泽东来到这里部署和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使安源成为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和爆发地之一。安源工人首先举起“工农革命军”旗帜,转战湘赣边界,在毛泽东率领下进军井冈山,此后,安源工人参加了湘、赣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有5000多人参加红军,在中国革命的第一次战略转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安源,党的许多著名活动家和重要干部,如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陈潭秋、蔡和森、毛泽民、肖劲光、夏明翰、恽代英、李维汉、黄静源等,都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并且从这里走出了近40位共和国的将军。

  1968年7月1日,安源山下呈现一片欢腾的革命气氛。来自安源地区的革命职工、近郊贫下中农和萍乡市(镇)机关无产阶级革命派、革命群众、革命干部、红卫兵革命小将以及当地驻军指战员和来自全国各地参加建馆的战友,手捧《毛主席语录》,举着红旗和“忠”字牌,簇拥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敲锣打鼓,隆重举行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动纪念馆开工典礼大会。参加大会的还有市革委会领导同志,专区革委会常委、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张国震同志和市革委会主任石明之同志,他们分别在开工典礼大会上讲了话。大会接到韶山毛主席旧居陈列馆和北京毛泽东思想照亮安源工人运动展览会的贺电。

  1968年7月3日的《萍矿工人报》以头版红色标题“安源工人运动的伟大胜利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动纪念馆开工兴建”为标题作了报道。报道说,在夺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歌声中,在省革委会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全中国、全世界人民仰望已久的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动纪念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七周年的光辉日子里,开工兴建。这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

  1968年11月30日,张国震主持召开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动纪念馆预展筹备工作会议,研究确定:1.纪念馆名称定为“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动纪念馆”;2.速印宣传材料;3.清理队伍;4.整修安源镇环境和绿化工作,设立接待站(招待所)等。

  1969年5月17日,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动纪念馆领导小组报告,从4月4日开始对内预展以来,共接待来自28个省、市的工农兵群众达9万余人,最多的一天有6千余人,并征求了不少宝贵意见。

  1972年9月,根据中共江西省委决定,将“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动纪念馆”改为现名“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1984年8月31日,邓小平同志为该馆手书馆名。纪念馆的陈列大楼于1968年7月动工兴建,同年12月竣工,为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坐北朝南,建筑面积3245平方米。大楼正面顶端中央是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徽图案,两侧墙面分别镶嵌着鎏金的毛泽东手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该馆陈列内容共分6个部分:(一)三重压迫下的路矿工人;(二)组织起来;(三)路矿工人大罢工;(四)“二·七”惨案后的坚持和发展;(五)工农联合,支援北伐;(六)秋收起义,武装割据。除了文字图片和实物,还有《矿工苦》、《毛泽东去安源》、《大罢工》、《工农联盟》、《奔向井冈山》等大型雕塑。该馆藏品近千件,一级藏品约200件。其中有《安源旬刊》、工人消费合作社的股票和购物证等。安源工人集体创作的长达1600多行的长篇叙事歌谣《劳工记》(手抄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很珍贵的藏品。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