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南丰少儿傩舞团
【类型】报纸
【篇名】走近南丰少儿傩舞团
【作者】 余林花海波
【简介】一、傩舞艺术渊源流长$$ 从南丰县城驱车出来,在苍松翠柏之间布满桔 园的丘岭地带穿行了20来分钟,便来到了香樟葱茏、 一派田园风光的下坊村。下坊少儿傩舞艺术团的团 长、60多岁的黄日欣在村口等候。沿一条石径顺坡而 上,在一片栀子花香中的一栋二层小楼前站定,便到 了黄日欣家,这也是下坊少儿傩舞艺术团所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259
【正文】
一、傩舞艺术渊源流长$$ 从南丰县城驱车出来,在苍松翠柏之间布满桔 园的丘岭地带穿行了20来分钟,便来到了香樟葱茏、 一派田园风光的下坊村。下坊少儿傩舞艺术团的团 长、60多岁的黄日欣在村口等候。沿一条石径顺坡而 上,在一片栀子花香中的一栋二层小楼前站定,便到 了黄日欣家,这也是下坊少儿傩舞艺术团所在地。听 说记者要来采访,已有6、7个傩舞团的小演员穿好了 表演服装,在小楼前的一块不足3米宽的小场地上等 待。透过他们那一张张天真无邪、充满稚气的脸,古老 傩舞艺术的历史长卷仿佛一下子铺陈在记者面前。$$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傩是历史悠久的一种具有 宗教性和艺术性的社会文化现象。它的起源与先民 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巫术意识有关。从神话传说 和文字记载看,傩产生于黄帝时代的中原地区,形成 并完善于商周时期。其主要仪式和目的是:人戴假面 装扮神灵索室驱疫,祈福禳灾。在漫长的历史演进 中,傩与宗教、民俗和民间文艺相结合,衍变为多种 形态的傩舞傩戏,至今仍在我国许多地区流传。而江 西是我国傩文化的重要分布区,南丰则是江西的“傩 舞之乡”(1992年被江西省文化厅正式命名)。$$ 据南丰地方史料记载:汉代初年,长沙王吴芮驻 兵南丰时,说县境西部“军峰耸峙,煞气所钟”,“必须 祖周公之制,传傩以靖妖氛”。并派部将祭祀军山。从 此,吴芮被奉为南丰保境安民的福主,他所传的傩仪 受到乡民重视,并对后来南丰乡傩的发展产生重要 影响。$$ 在南丰傩舞俗称“跳傩”,班队多以自然村为单 位,艺人均为农民。每年腊月开始筹备活动,春节“起 傩”,走村串户,表演傩舞,娱神娱人,祝福送吉。元宵 后1至3日“收傩”,结束一年一度的傩事活动。下坊村 是在解放后的1950年,在以前的基础上由村民自发 组建了傩舞队,当时十几岁的黄日欣就是其中一员。 除了“文革”时期外,下坊村傩舞队一直在坚持傩事 活动。而到了九十年代,情况有些不一样了。当年傩 舞队里的青春少年已是老生华发,有的已经跳不动 了,有的即使还在跳,也做不了翻筋踢斗等一些比较 高难的动作。怎么办?体舞队的老队员们一合计,不 能让下坊村的傩舞熄火,便决定请年纪小一些的黄 日欣出面,召集一些村里的孩子练傩舞,“下坊少儿 傩舞艺术团”便应运而生了。$$ 二、傩舞好手出少年$$ 一开始,黄日欣是到有六岁至十岁男孩的村民 家里一户一户去问:“愿不愿让孩子练傩舞?”很快, 黄日欣要招“跳傩”小徒弟的消息就在全村传遍了。 孩子们或是自己,或是在家长的带领下纷纷找黄日 欣报名。“一共有63个孩子报了名,当时那场面真是 够热闹的。”黄日欣脸上洋溢着笑意告诉记者。以后 在每天的清晨和傍晚,黄日欣便领着63个孩子从马 步、压腿等基本功起练开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 黄日欣最后从中挑选了13个孩子留了下来,正式成 立“下坊少儿傩舞艺术团”,这一年是1994年。$$ 这13个孩子真是不赖,也是黄师傅调教有方,在 练习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孩子们便可以登台演出 了。孩子们在舞台上翻筋踢斗,奔腾跳跃,十分活泼, 而且舞姿诡秘,节奏感强烈,动作颇显老到。观众们 鼓掌欢呼,大声叫好。“大有希望,都可以成为‘跳傩’ 的好手。”老傩舞队的艺人们看了表演后也是交口称 赞。13个孩子深受鼓舞,信心大增,便更加刻苦地一 个剧目接一个剧目地练,越练越起劲。为了加深记者 对傩舞的了解,黄日欣和孩子们绘声绘色地给记者 讲起经典的傩舞戏来:$$ 《开山》讲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出场就是手 举斧钺用力下劈的动作,十分雄壮。”跳了4年“开山”的 赵军边做着有力的动作边对记者说,他今年14岁。$$ 《魁星》讲的是文曲里下到人间中状元的事情。 “我左手拿着一只墨斗,右手握着一管毛笔,点到谁 谁就能中状元了。”经常出演“魁星”一角的黄国梁有 些得意地说道。其实,自下坊少儿傩舞艺术团成立以 来,黄国梁演遍了傩舞团里所有的角色,是一个全能 型小艺员。据说他能把河蚌精、高老庄里的高小姐等 女性角色的阴柔性情演绎得惟妙惟肖,多亏了他这 位小男儿了。黄国梁今年13岁。$$ 《财神》讲的是天上的“财神”手握金鞭,把天上 的金银财宝纷纷赶下人间,让人们通过劳动去获得。 “这个故事反映了我们的祖先通过勤劳致富的美好 心愿和信心。”老艺人黄日欣由衷地说道。$$ 《傩公傩婆》讲的是一对年老的夫妻在70多岁时 生得一个儿子,高兴得不得了,相互祝贺欢庆。演“傩 公”的何钧今年16岁了,是目前少儿摊舞团中年纪最 大的一个,而当年他参加傩舞团的时候不过9岁。“我 就是要把‘傩公’那种异常快活的心情表现出来。”$$ ……$$ 黄日欣告诉记者,练“跳傩”一般要练3年才能出 师,而他带的这些孩子由于勤奋,不怕吃苦,加上又有 老傩舞队里的师傅们悉心辅导,孩子们成长得很快,他 们中有的1年半就可以出师,其余的2年也能完全胜任 角色。考虑到有的孩子年龄逐年大了,有的考取了县高 中来不了了,在1996年少儿傩舞团就补充了2个小团 员,在1999年又吸收了2个,当时一个6岁,一个8岁。$$ 三、傩舞少年闻鸡起舞$$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 功。南丰少儿傩舞艺术团的孩子们经 过长期艰苦的训练,终于磨练出今日 虎虎生机,在全国已小有名气,成为 传统文化接班人的英俊少年。据介 绍,孩子们必须每日清晨5点到村里 一棵古樟树下集合,在那练习傩舞的 基本功。迎着习习晨风,默想并体味 着师傅教导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技 术要点,孩子们沉浸其中,感受到傩 舞艺术的博大精深。孩子们认真地做 着师傅要求的动作:马步、金鸡独立、 倒立等,每一个动作都要持续15分钟 以上。有一次,一个何姓的孩子在做 倒立的动作,尿急了也没法子,只有 从裤裆中哗哗地撒下来,一直流到他 的嘴唇、鼻孔,可他并没有向师傅叫 苦,而是坚持到最后1分钟。黄日欣知 道后对这个孩子嗔怪不已,说再不可 如此发蛮。$$ 晚上9点以后孩子们又要到黄日 欣处去听关于傩舞艺术历史与渊源的 讲课。师傅不但辅之以艺术理论,还从 做人、艺德方面教育孩子,做人要正 直、向上,而学无止境,是永远学不完 的。孩子们若有所思地听着黄师傅讲 课,又在一片昏暗的灯光下练习着一 天中新传的几套动作,体会着傩舞人 物的性格和师傅的意图。日复一日,孩 子们终于个个练就了一番好身手。$$ 但由于傩舞艺术是一种民间艺 术,表现形式比较松散、随意,而参加 傩舞团的成员全是农家的孩子,农家 孩子除了上学还有繁重的家务,所以 参加傩舞团的孩子都特别辛苦,要克 服比别的孩子更多的困难才能坚持 住。有一个叫何志泉的孩子,他8岁时 参加傩舞团,就因为家里特别穷,有许 多家务要做,而他又酷爱傩舞艺术,父 母虽不反对但仍分配许多家务要他 做。何志泉每天早上5点至7点做了训 练后,还要一边放牛,一边打猪草。打 完猪草后才能去上学,而这些活都要 抢在8点钟以前干完,辛苦程度可想而 知。白天上完学回来,傍晚又要到山上 去捡柴,晚7点回来吃饭,放下饭碗又 马不停蹄地参加傩舞训练。这个孩子 的艺术素质极好,黄日欣欣喜地说,为 了能减轻何志泉的负担,他经常帮助 这个孩子干点活,也与孩子的父母交 涉,后来情况终于好一点。如今这个孩 子已经14岁,是傩舞团里的表演主力。$$ 在采访中记者见着了何志泉,当 记者问他:“你是如何喜欢上傩舞艺 术的呢?”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小时 候看见其他孩子跳傩舞,觉得很风 光,也觉得傩舞艺术很奇妙,就非常 向往,后来体舞团的黄师傅找到我, 于是有机会参加傩舞团了。当时我真 是喜出望外。$$ 跟何志泉交谈时他还讲了另外一 个孩子的勤学故事,这小孩今天因事 未能接受我们的采访,他说:这个小朋 友叫黄小明,8岁,学习傩舞时非常认 真勤奋,就连晚上做梦都在练习傩舞。 有一天晚上黄小明梦游,口中念念有 词,在床上手舞足蹈,第二天起床发现 被子全被他撕得破烂不堪,为此母亲 把他臭骂了一顿。“这是我们村学傩舞 出了名的小孩。”何志泉补充说。$$ 四、“我们要将傩舞艺术发扬光大”$$ 1999年,南丰少儿傩舞艺术团在 南丰县委、县文化局的组织安排下, 参加了举世瞩目的昆明“世博会”江 西活动周的开园式,在半个月的时间 里,上、下午各演一场,每场7分钟, 一直到世博会闭幕。据说这是孩子们 参加傩舞团后最荣耀的一次。谈起世 博会的经历,孩子们一个个激动不已, 黄国梁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昆明, 有许多外国人对我们表演的傩舞很感 兴趣,有美国人、法国人,他们问我 这是一种什么舞,从什么时候开始有, 家住哪里。我告诉他们这是中国一种 古老的舞蹈,有2000多年的历史,舞 蹈动作有‘活化石’之称。”$$ “那些外国人对我们的表演充满 了神奇之感,掌声接连不断,连连叫 好。通过世博会,把我们的南丰傩舞 艺术介绍到了全世界。”$$ 何钧在接受采访时说:“通过学 习傩舞,自己的艺术素养得到很大的 提高,陶冶了性情。说实话,原先我 是个很急躁的人,但经过几年对傩舞 艺术的学习,我觉得我的性格好多了, 遇事也不会那么冲动,会多为别人想 一想了。傩舞是自西汉传下来的古老 舞种,到今天它既是我们自娱自乐的 一种方式,也是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促进城市与城市、国与国之间的 文化交流的一种载体。”$$ 当记者请9岁的小团员徐乔谈谈对 傩舞艺术的看法时,他说: “我希望将南丰的傩舞艺术传 播出去,发扬光大,为了不失 传,我们将努力学习,继续 坚持跳下去,为中国的民间 艺术尽一份力。我刚刚上小 学四年级,我深刻地感受到, 自从学习傩舞后,我的语文 成绩进步得很快,或许它对 我们的学习真有很大的帮助!”$$ 他接着说:“初学傩舞 时面具戴在头上还是很重的, 表演起来觉得很累,有头往 下坠的感觉,呼吸特别困难, 但只要持之以恒,还是会慢 慢适应的。”$$ 就在记者采访期间,有一 个1岁8个月的孩子不离我们的 左右,他时而在自己头上扎一 块“跳傩”用的红头巾,时而 拿一个面具捂在自己的脸上。 孩子的这种热忱,的确给在 坐的人带来慰藉。后据了解, 这个孩子原来就是傩舞艺术 传人黄日欣的孙子!当记者 祝愿并希望这位小孩把傩舞 艺术继承并发扬下去时,黄 日欣不无兴奋地说:“是的, 我是想我的孙子将来也学习 傩舞艺术,将中华民族这个 特有的舞种传接下去……”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