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跳五猖”:社渚镇傩舞

“跳五猖”:社渚镇傩舞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跳五猖”:社渚镇傩舞

【简介】溧阳西南部的社渚是一个古老的集镇。“社渚”之名始于宋徽宗宣和七年,古称社川,因四周环水,旧时设神社四时祭祀而得名。正月初八,社渚镇有流行“跳五猖”的傩舞表演。 乘三四十分钟的公交车,下车径直来到社渚文化广场时,这儿已是人山人海,欢歌笑语,锦旗招展,华盖成云,好一派欢腾繁华的盛世景象。 社渚文化站请来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365

【正文】

溧阳西南部的社渚是一个古老的集镇。“社渚”之名始于宋徽宗宣和七年,古称社川,因四周环水,旧时设神社四时祭祀而得名。正月初八,社渚镇有流行“跳五猖”的傩舞表演。 乘三四十分钟的公交车,下车径直来到社渚文化广场时,这儿已是人山人海,欢歌笑语,锦旗招展,华盖成云,好一派欢腾繁华的盛世景象。 社渚文化站请来了5支表演队伍,其中有嵩里跳幡神、蒋塘竹马灯、乘马圩冻煞窠、大田跳五猖、刘家边跳祠山。这些都属于吴楚文化的傩文化范畴。今年春节,央视《新闻联播》也播出了社渚镇“跳幡神” 表演迎新春的报道,这颇让我这个社渚人感到欣慰。 上午10点钟,每支队伍已经摆好了阵势,随着激越的鼓点响起,各个神话人物竞相登场,红白黑蓝黄,各种夸张的脸谱,各色艳丽的着装,把广场装点得绚丽多姿,更把围观的人们看得兴奋不已。 近几年刚兴起的大田跳五猖,人们知之甚少。笔者了解到,“跳五猖”起源于明朝,主要分布于安徽郎溪梅渚镇及与之相连的江苏高淳桠溪镇一带。传说明太祖定都金陵后,对功臣封官许愿,却忘记了那些在南征北战中已经捐躯的官兵,结果就有“阴魂”来向他诉苦邀功。明太祖想不出安抚“阴魂”的办法,索性封他们为“ 猖神”,让百姓举行活动祭祀。这一“跳五猖”的习俗,遂逐代相沿。 “五猖”为何物,说法不一,流传较广的是说它为邪恶之神。他们专做偷、抢、放火的坏事,同时又喜欢恶作剧,常把偷抢来的东西,放到别人家里,看着某人顺眼就会把所有东西给他。贫乏的百姓对“五猖”既畏且敬,把它们看成是不正宗的“财神”,于是通过“跳五猖”的方式,希望既不伤害自己,又能降福于自己,凡遇不吉之事,皆请“五猖”来以恶制邪。 “跳五猖”古朴凝重,蕴含深厚的天人合一的古代文化内涵。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架构,全套演跳近2个小时,有送神、接神、贺神、暖神、摆坛、祈愿等仪式。它带有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是巫、傩、道、释多元思想的表达,体现了古代祭仪者的宇宙观和宗教心理,是汉民族古代民间信仰仪式中弥足珍贵的重要文化资源。 傩文化的核心意义就在于中国农民对“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的美好祝愿。如今,溧阳嵩里跳幡神已列入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蒋塘竹马灯、乘马圩冻煞窠、大田跳五猖、刘家边跳祠山也已经成为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拂去历史的尘埃,今天富裕起来的社渚人将这一传统民俗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 韦菊仙 文图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