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煞窠:那一场阳刚之美的傩舞
【类型】报纸
【篇名】冻煞窠:那一场阳刚之美的傩舞
【简介】 冻煞窠傩舞 第一次听说“冻煞窠”这3个字,有点如入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然。“DONG、SHA、KE”?是哪3个字呢?等看明白了这3个字怎么写,又奇怪它代表着什么意思?原来,它是颇具苏南特色的一种傩舞,发源地就在溧阳社渚的乘马圩,距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前几天,适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365
【正文】
冻煞窠傩舞
第一次听说“冻煞窠”这3个字,有点如入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然。“DONG、SHA、KE”?是哪3个字呢?等看明白了这3个字怎么写,又奇怪它代表着什么意思?原来,它是颇具苏南特色的一种傩舞,发源地就在溧阳社渚的乘马圩,距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前几天,适逢乘马圩庙会,记者亲眼看到了隆重的冻煞窠表演。
冻煞窠
傩,是我国一种极为古老的文化现象,始于周代,为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迎神、驱除疫鬼、拔除不祥的祭祀风俗,称为“傩祭”。傩祭时,配以乐舞。流传于常州溧阳社渚一带的“冻煞窠”,即由“傩祭”演变而成。冻煞窠是有异于湖北、江西等地表演风格的一种颇具苏南特色的傩舞。
乘马圩冻煞窠,生成于明代成化年间(1470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延续至今,已经传承20代。2008年被列入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名字由来:
与河里的观音像有关
79岁的刘洪庆是乘马圩冻煞窠协会的前任会长,他这样诉说冻煞窠的来历:
乘马圩属湖泊低洼地区,明代之前,一遇连天暴雨,便会泛滥成灾。所以当时民间有顺口溜说,“宜兴、溧阳,总久不长,东坝一倒,变成汪洋。”明朝建立以后,为彻底解决水患,明太祖朱元璋和宰相刘伯温部署筑东坝,其后,乘马圩一带便成了真正的鱼米之乡。
1470年的腊月里,乘马圩当地的一位渔民到胥河里捕鱼,起网时,发现网内有张湿漉漉的观音像,捕鱼人将它丢入河内,第二次起网,观音像还是在网内,如此几番仍是这样。捕鱼人便对观音像说,“你老人家是吃素的,我是吃荤的,你愿意吃荤就到我网里来,不然还是请你另找门户吧。”结果第三次起网,观音像仍在网内。于是捕鱼人将观音像请回村里,供在祠堂里,从此乘马圩就有了观音祠山会。因为观音像是寒冬腊月从河里捞起来的,当地百姓就取名为“冻煞观音”,后称“冻煞窠”。至今,据说乘马圩的冻煞观音都是不忌口的,猪肉、羊肉、大蒜都吃呢。
恢复表演:
每年都要跳满一个春节
由于各种原因,冻煞窠表演曾经中断了20年,其后经过社渚镇文化站站长刘小菊等热心人的发掘整理,以及常州及溧阳市文化部门的支持和相助,冻煞窠这一传统傩舞蹈文化终于恢复表演,并在近几年得到传承发扬。刘洪庆记得,2003年,从大年初一到年初六,他们被邀请到天目湖整整跳了6天。从那时起,这些年每逢春节,跳冻煞窠的队伍都忙得很。每年农历3月28日的乘马圩庙会,冻煞窠也要进行表演。所到之处,台上神出鬼没,神采飞扬,台下里三层外三层,如痴如醉,鼓乐声、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上午10点半,表演开始了。先锋神手执令旗,大锣开道,1把召军(即长喇叭,召唤军队用)、6把彩伞、30多面龙凤旗、5面小锣,逐次展示,个个威风凛凛,气爽神扬,队伍浩浩荡荡进入祭台。乘马圩的冻煞窠有18位傩神:武生6位神,文生9位神,还有观音、祠山和土地神。仪式则有10道程序,依次为:判官请神、四神敖马、四神三刀头、四神抱刀、五神三刀头、六神敖马、六神三刀头、六神抱刀、六神窠海棠、六神滚龙。
眼前是粗犷阳刚的傩舞,耳边是雄浑的喇叭和鼓点声,令人恍然以为是到了北方中原大地,秀气的江南怎么会有这样的傩舞?事实上,有考证表明:冻煞窠以及社渚其他傩舞,发源地可能就是中原。傩,是原始部落对自然崇拜、对鬼神崇拜的产物,傩随中原南迁族群与苏南佛教融会互通,形成了苏南溧阳傩文化的独特表演形态。
后继有人:
80后担当起了主角
和社渚其他傩舞一样,冻煞窠的舞蹈宗旨也是跳神祈求平安、丰收、收灾降福。不同的是跳法,其他傩舞大都是文跳,冻煞窠则是武跳,比如有时要满场转着跑,有时要踩到长板凳上跳,有时还要蹦起来,有时要敖马(动作类似弓步),很费体力。完整的一场冻煞窠跳下来差不多要40-50分钟,这对舞蹈者的体力要求很高。因此,这几年,协会中参与跳冻煞窠的人,80后开始担当起了跳5路神的主角,其他立在两旁不需要做很多舞蹈动作的角色,则由年纪大些的村民担任。
刘洲是1986年出生的,从18岁开始,他正式跟着冻煞窠协会里的老前辈们学跳冻煞窠。他的爷爷就是冻煞窠协会的前任会长刘洪庆,他的父亲也参与跳冻煞窠。刘洲学了大约半年,就开始参与演出了。他说,现在一年要跳七八次,一天要跳十七八场,因为一场就要四五十分钟,而且包括衣服和傩面具在内的一套行头差不多重达十五六斤,所以每路神都有四五个人轮换上场,否则体力吃不消。刘洲拎一拎身上的T恤,“一场下来,衣服都要湿透的,所以过年时就算下雪,我们跳的时候,行头里面也只穿一件棉毛衫。”
刘洲说,和他一起跳的80后年轻人,相互之间大都认识,有的是从小玩到大的。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有的在镇上或是溧阳城里工作,像刘洲就在溧阳城郊一家很大的钢铁厂上班,还有的在全国各地打工,春节回家,就会参与到表演中来。和他们的父辈一样,刘洲和他的同伴参与冻煞窠表演,没有一分钱报酬。大家都是自愿的,因为从小就看得多、听得多,心里对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非常亲近和认同,如今父辈们老了,他们这一代年轻人很自然地就顶上去了。“像敖马这样的动作,一场当中就要做20次,还有爬上长板凳跳的这个动作,六七十岁的老人肯定不太合适了。”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