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舞健身操:换种方式传承“非遗”
【类型】报纸
【篇名】傩舞健身操:换种方式传承“非遗”
【简介】 “非遗”传承面临窘境 据乐安县志的记载,历史上,该县民俗文化活动十分丰富,不仅有傩舞、罗陂游老爷、流坑“乡射遗乐”等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项目,还有赛歌、撮约、烧塔、打船歌等不为人知的民间民俗文化。 “这些非物质文化,大多数仅靠口授心传,这对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加上历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118
【正文】
“非遗”传承面临窘境
据乐安县志的记载,历史上,该县民俗文化活动十分丰富,不仅有傩舞、罗陂游老爷、流坑“乡射遗乐”等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项目,还有赛歌、撮约、烧塔、打船歌等不为人知的民间民俗文化。
“这些非物质文化,大多数仅靠口授心传,这对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加上历史等诸多原因,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该县文化馆馆长周文胜告诉记者,以乐安流传在鳌溪镇罗山村一带的傩舞“戏头舞”为例,30年前,罗山村的傩舞还非常兴盛,村里当时有2个傩班,会跳傩舞的有五六十人。随着傩班里年长者的去世,目前罗山村会舞傩的只有20来人,且以中老年人居多。
试水与学校教学结合
2003年,省教育厅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课程资源开发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安傩舞被列为全省的体育课程开发内容之一。经市、县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决定将乐安傩舞开发成体育课程资源的重任,交给已有20余年小学体育教学经验的陈志刚。
为了圆满地完成课程开发任务,对傩舞不甚了解的陈志刚赶紧前往县文化馆求教。那时,东湖傩舞的唯一传承人已在外地打工。陈志刚只好从县博物馆借来了全县唯一的一盘制作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东湖“鸡嘴傩”影像资料,一边观看一边琢磨。经过多天苦心钻研,一套四拍八节的健身操终于编创成型。在随后举行的全省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汇报会上,陈志刚主讲的“鸡嘴傩”健身操一课,一举夺得一等奖。
有效果但仍需继续努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傩舞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04年9月起,乐安县实验小学正式把陈志刚老师编创的傩舞健身操纳入了地方教材,在五年级每学期安排了4节课,让学生学习傩舞健身操。7年来,已教会学生3000余人次。
尽管如此,陈志刚还是觉得有些力不从心。据他透露,目前从事傩舞健身操教学的教师非常少,除了他之外,还有一名即将退休的教师。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我不觉得孤单,因为这几年随着国家对文化的重视,县文化部门和教育部门都在努力。”已深深迷上了傩舞的陈志刚告诉记者,他准备与文化部门一起,继续对傩舞进行发掘和开发。
通讯员 曾文才 本报记者 曹小武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