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婺源傩舞:续写远古的神话

婺源傩舞:续写远古的神话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篇名】婺源傩舞:续写远古的神话

【作者】 张瑾郑大中

【简介】曾经兴盛的傩文化,千百年来遍布中国大江南 北。自古,民间有“五里一将军(将军庙),十里一傩 庙”。历经岁月变迁而古风犹存的婺源傩舞,是中国 古老傩文化最具魅力的艺术载体。它戴着神秘的面 纱从远古走来,让现代人触摸到祖先的灵魂。$$ “舞蹈化石”$$ 傩,是一种世界性的古老文化事象。它以驱鬼逐 疫、酬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196

【正文】

曾经兴盛的傩文化,千百年来遍布中国大江南 北。自古,民间有“五里一将军(将军庙),十里一傩 庙”。历经岁月变迁而古风犹存的婺源傩舞,是中国 古老傩文化最具魅力的艺术载体。它戴着神秘的面 纱从远古走来,让现代人触摸到祖先的灵魂。$$ “舞蹈化石”$$ 傩,是一种世界性的古老文化事象。它以驱鬼逐 疫、酬神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是原始先 民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及万物有灵观念 的产物。原始先民为驱鬼敬神、逐疫去邪而进行的 宗教祭祀活动,称傩。人们在祭祀活动中又歌又舞, 称傩舞。$$ 婺源“山阻而弗车,水激而弗舟”,自古以来交通 不便。因而,婺源乡间的傩舞受外界影响小,在表演 艺术上保留着古朴、粗犷、简练、夸张等古风。其舞 姿动作多为顺拐、屈膝、下沉、含胸、挺腹。沉而不 懈,梗而不僵,舒展自如。其音乐伴奏以舞止曲终的 原则,由打击乐、曲牌和唱腔三个部分组成,有专用 的锣鼓谱和曲牌。其面具以各种绘彩木雕为主要道 具,塑造人物的剽悍、凶猛、狰狞、威武、严厉、稳重、 深沉、冷静、英气、狂傲、奸诈、滑稽、忠诚、正直、刚 烈、反常、和蔼、温柔、妍丽、慈祥等形象,舞者戴上面 具,人物忠奸优劣便被夸张得惟妙惟肖。$$ 婺源傩舞以“古”而具魅力。1953年,婺源 傩舞赴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获 得优秀演出奖,被舞蹈研究工作者称为“中国舞蹈 艺术的活化石”。2005年6月,婺源傩舞队在“中 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中外傩艺术展演” (首次 中国国际傩文化节)中一出场,就让中外观众眼睛 一亮,队伍所到之处掌声喝彩声不断,获金奖和优 秀表演奖。$$ 很多年轻人都对芭蕾舞寄以深情,对国际标准 舞报以赞许,对迪斯科投以狂热,但对古老的傩舞却 知之甚少。可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有关从事舞蹈研究 的专业人士指出,婺源傩舞的舞步能与现代舞曲的 节奏合拍。如傩舞《开天辟地》(独舞),可以用迪斯科 伴奏到底;《后羿射日》(双人舞),可以用伦巴和探戈 音乐伴奏始终;《八仙上寿》(群舞),则是集迪斯科、 伦巴、慢四、探戈、华尔兹等舞步之大成,头、手、足、 臀、腰,都能随着“嘭嚓嚓”的不断变化而配合默契。 所不同的是配舞的音乐,现代舞是“嘭嚓嚓”。傩舞是 “咚咚锵”。有些傩舞的节奏则更为自如。如《追王》, 是在村落的巷道中进行的。其节奏随着表演者的兴 致来决定,可以像花前月下散步一样漫不经心,也可 以像追捕逃犯一样紧张激烈。$$ 继承发展$$ 多年前,记者在段莘乡庆源村采访,看到一舞演 者手持木剑,头戴面具,唱着傩歌,先在房前屋后走 着舞步;又在村巷村道,手舞足蹈地追杀一番;追到 村口,燃起火把又挥舞一番,然后将火把抛向天空、 落入河中,以示扫尽祸害,祈来安康。村里男女老少, 有的戴着面具,有的没有化妆,或围着舞者随之歌 唱,或一路追随舞者随之舞蹈。这是地道的婺源民间 傩舞(迷信色彩很浓)。婺源民间傩舞,表演时不受时 空限制,逢年过节、婚迎嫁娶、遇难遭灾、生来病死等 等,何时需要,何处可舞。$$ 现在,婺源县在民间傩舞的基础上,已恢复和 发展傩舞节目100多个,傩面具50多种,傩舞班 社10多个。但是,这些傩舞班社,多在婺源县举 行各种重大宣传活动中和各旅游景点景区表演;在 婺源的乡村社区。自娱自乐的原生态傩舞却渐渐少 了。$$ 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艺术,傩舞已成为发展婺 源旅游经济的资源,可喜。但让人忱的是,脱离乡 村社区自娱自乐土壤的婺源傩舞,是否会丢失原生 态的文化内涵?冯骥才对目前乡村傩文化逐渐消失 的现象充满担忧,说:“民间艺术不应因旅游而变 得干篇一律,旅游也不应该成为对民间艺术另一种 形式的破坏。”如何让婺源傩舞既符合现代审美需 要,又保留传统风俗和风貌,是婺源人必须认真思 考的问题。婺源傩舞要延续,当然要创新。$$ 还有一个问题。去年6月,参加首次中国国际傩 文化节展演的婺源县傩舞队,共有队员66名,50岁 以下12人,其他都是50岁以上的人,其中4人年近 八旬。前不久,记者在婺源看到一份傩舞队名单,16 名演员中30多岁的2人(均演举队旗的小角色),46 岁的1人,其余都在50岁以上。$$ 会跳傩舞的婺源年轻人实在太少了。这就必须 组织发动更多的年轻人来弘扬傩文化(当然是没有 迷信糟粕成分的),同时培育傩文化赖以生存的乡 村土壤,让傩舞成为怡情冶性的健康文化。否则, 婺源傩舞就会成为生活气息不浓的观赏品。“文 革”期间,傩事活动曾被视为封建迷信来扫除。今 天恢复发展傩舞,应该把它当作是文化生活的需要 来培育。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