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彭英芳和他的傩舞
【类型】报纸
【篇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彭英芳和他的傩舞
【简介】 彭英芳(中)与村民交流傩舞的表演方式。 叻人档案 彭英芳,今年88岁,我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麻章区民间民俗研究会名誉会长兼艺术顾问。彭英芳6岁起随父亲学跳傩,成了傩舞(考兵)的掌门传人。 2005年,他传授、指导的傩舞(考兵)项目参加湛江红土艺术节表演,荣获银奖;2006年,旧县的傩舞(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419
【正文】
叻人档案
彭英芳,今年88岁,我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麻章区民间民俗研究会名誉会长兼艺术顾问。彭英芳6岁起随父亲学跳傩,成了傩舞(考兵)的掌门传人。
2005年,他传授、指导的傩舞(考兵)项目参加湛江红土艺术节表演,荣获银奖;2006年,旧县的傩舞(考兵)参加湛江市举办的民间艺术汇演,受到好评;2007年,旧县傩舞(考兵)被列入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3月,他被确定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4月,他将旧县傩舞(考兵)在原来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还被邀请参加第四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活动;2008年9月,傩舞(考兵)项目参加广东省“2008相约湛江”电视专题拍摄活动,拍摄作品题目为《问天》;2009年,他被确定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文/记者陈凯杰 记者协理叶碧波 通讯员庞洁 图/通讯员陈鸣鸿
傩舞,一朵“非遗”之花
2009年12月23日,麻章区湖光镇旧县村村民载歌载舞,欢庆该村湛江傩舞(考兵)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湛江傩舞传承基地”暨“广东省古村落”挂牌。而实际上,同年10月份,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代表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节目审查组来到旧县湛江傩舞传承基地观摩,在观看了傩舞艺术团的表演之后,专家们不由地说:“湛江傩舞在视觉上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鲜感,令我们非常感动。”作为湛江为数不多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此时,是彭英芳老人最欣慰的时刻。
彭老说,我市的傩舞其实分几种:傩舞(考兵)流传于湛江市郊区湖光镇旧县村及邻近的下埠、东岭、西岭、北塘、云脚诸村;傩舞(走清将)流传于雷州市南兴、松竹、杨家、白沙、附城、沈塘等镇;傩舞(舞二真)流传于吴川大岸村,傩舞(舞六将)流传于吴川博铺镇;傩舞(打将)则流传于东海岛。他说:“但我们旧县村的考兵则最早申报,并最终拿了国家级。”
在彭老的心目中,傩舞是一朵绽放的“非遗”之花。他说,傩舞源自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民间驱邪逐疫,是祈福迎祥的一种面具舞蹈和祭祀仪典。素有“舞蹈活化石”之美誉。湛江古属百越,傩舞主要由中原及赣、闽传入。悠久的地域文化与民俗事象,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湛江傩舞,已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也是集祭祀、舞蹈、绝技、击乐、雕刻和美学为一体的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面具藏蔗林,保存至今
彭老说,他6岁起随父亲学跳傩,19岁那年毕业于海康县师范学校,就成了傩舞的掌门传人。彭老是彭氏第25代传人,彭氏列祖于南宋宝佑年间从江西吉水县迁到湛江市湖光镇旧县,旧县的傩舞(考兵)便可追溯至此时,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
彭老的父亲名叫彭居武,也是从小随祖父学跳傩,长大后被称为湖光下埠村、旧县村及本地域周边各村庄的“跳傩大王”。彭老受父亲影响开始学习跳傩。这也是傩舞的传承方法,跳傩是家族相传,不传外人,每代只在家族内选一人传承。彭老热爱傩舞,其父将跳傩传给了他。据村民介绍,彭老天资聪颖,把傩舞传承得很好,基本动作没有丢失,并有所创新。
傩舞的传承是闭门式的,选定了传承人后是一对一关起门来传受口诀和教授动作。彭老现时巳有两批弟子,为傩舞的传承准备足够的人才储备。不过,回忆起当年授徒的情形,彭老感慨良多。彭老告诉记者,在文革时期,傩舞被定性为封建迷信活动,受到严厉打击。当时彭老和一批立志传承傩舞的年轻人不怕风险,他们把面具藏于村后的蔗林里,挖深坑将面具埋在地下。工余时间,众人偷偷躲到野外密林里学习跳傩,有时还利用晚上聊天的机会,互相切磋,悄悄传授。如果遇上下雨,那就要把面具挖出来,带回各人家里,想尽办法藏在安全的地方。就是这样坚持着,使面具得以保存至今。
彭老说,现时学习跳傩不像以前那样严格,只要是彭姓族人,有志学习跳傩,都可以学。在整个傩舞活动中参与的人物角色,除了翻刺床的童子外,其它人物角色都可进行多人培养,为傩舞(考兵)做好人才储备。
每年年例期间,彭老一定组织艺人参加跳傩活动。跳傩的人平时都是在家务农,但都对能跳傩感到无上光荣。现在彭老有两套队伍,分开来跳傩,分别是每年正月十五的年例和出外表演时各用一套。彭老的傩舞队在外演出是经过改动和创新的,比较适合舞台化的表演。这点可以说是古老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让穿越时空的傩舞更完美
能够成为传承人,这跟彭英芳老人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因为对傩文化有着独到的理解,彭老秉承着家族的精神,发扬着家族的风尚。他告诉记者,“小时候,看到父亲跳傩,感到很神秘,觉得这穿越时空的古老活动是那么深邃,那么难懂。我父亲看到我有灵性就开始教我跳傩,我也慢慢读懂了这古老神秘的‘傩’。学傩的过程是艰苦的,傩的手诀、音乐、造型、服饰、道具、动作和跳法都要一一掌握,并且要灵活运用。像大多独门技艺一样,是靠很高的悟性才能学得到手。当初学跳傩的时候很大压力,总担心学不好,这是家族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感觉很沉重。后来通过学习,读懂了这部家族文化,就觉得光荣和责任的重大,全身心去学习和研究傩的内涵,用心去发掘它的魅力,想尽一切办法让它传承得更好。由于年代久远,傩在传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所缺漏,我想方设法去完善它,尽可能让它更完美。”
谈到傩的保护现状,彭老显得很欣慰。他说在麻章区政府和市非遗保护中心的关心下,傩舞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展。但傩舞的认知度还是不够高,这与走出去的机会少有关。
彭老说,现在他的最大的心愿就是想找一个地方,在每年的3月,召集全市的非遗项目作一次集中展演,让更多的市民有机会认识身边的这些优秀传统文化。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