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沙湾飘色、江西傩舞、川剧变脸吐火,齐给北帝祝寿 最长巡游 最强阵容 追了一路“哇哦”不断

沙湾飘色、江西傩舞、川剧变脸吐火,齐给北帝祝寿 最长巡游 最强阵容 追了一路“哇哦”不断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沙湾飘色、江西傩舞、川剧变脸吐火,齐给北帝祝寿 最长巡游 最强阵容 追了一路“哇哦”不断

【作者】 刘艳玲 陈志刚

【简介】 春祭开始,宣读祭文。 祖庙路上,表演川剧变脸和吐火。 沙湾飘色结束巡游,市民向哭了一路的小演员塞利是。 沙湾飘色,年仅3岁的小演员挂于半空,一直在哭。 江西萍乡傩舞,演员抬出大神。 小北帝像乘轿出祖庙,巡游开始。 “财神爷”经过祖庙路。 农历三月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347

【正文】

春祭开始,宣读祭文。

祖庙路上,表演川剧变脸和吐火。

沙湾飘色结束巡游,市民向哭了一路的小演员塞利是。

沙湾飘色,年仅3岁的小演员挂于半空,一直在哭。

江西萍乡傩舞,演员抬出大神。

小北帝像乘轿出祖庙,巡游开始。

“财神爷”经过祖庙路。

农历三月三,北帝诞,沙湾飘色、江西萍乡傩舞、川剧变脸和吐火,齐来“祝寿”。昨日,祖庙恢复春祭,全天进园人数达16800人次,巡游路线也是10年来最长的一次,耗时1个半钟。巡游队伍过祖庙时,祖庙路更被围得水泄不通,从未有过的热闹。

早上9:08,祖庙三门前上祭品;9:15,宣读祭文,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始于明景泰年间,沉寂已久的春祭,在200多人的见证下“复活”。

9:30,起轿!广东音乐中,仪仗队、高脚牌、兵器、四把罗伞开路,小北帝神像端坐轿中,巡游开始。贺诞的众仙、八音锣鼓柜、送子观音、佛山十番等,渐次走动。沙湾飘色挂在半空的“色男色女”,人见人爱;江西傩舞、川剧,一路都有人追着叫好……祖庙-祖庙路-人民路-福宁路-建新路-祖庙路-祖庙,巡游队伍所到之处,挤挤挨挨全是人。经过祖庙大门口时,被早已等候在此的人围住,只好停下。交警疏通后,这才又起步,依然走走停停。路边商场、办公室、居民楼、市图书馆,里面都探出人头,拿着手机拍照。巡游花了一个半小时,“祖庙三月三”的新浪微博有了数十粉丝。

昨天正值清明节正清。两节相撞,祖庙文管所曾担心进祖庙拜者太少,结果大出意料:三天小长假,有空逛的人多了;广佛地铁开通,广州客也多了。经统计,昨天进祖庙的人数达16800人次。

为聚拢人气,将民俗节庆与商业结合,祖庙文管所今年还限量每日卖出2000张明信片门票,并设计推出首日封;两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与封伟民合作陶塑北帝像,祖庙内,“木版年画”非遗传人冯炳棠、冯炳强父子,“佛山剪纸”非遗传人陈永才、饶宝莲师徒,现场展演。他们说,“平日在家里,做生客生意很难。而这里人气够旺,已卖出好几幅作品。”此外,今年还首次尝试在飞鸿天地前的一整条街卖民间工艺品、小吃、纪念品,黄飞鸿纪念馆前空地也被辟为美食摊,这些活动将持续到4月9日。

表情绘

乐·沙湾飘色

飘在半空

哭个不停

讲古:沙湾飘色以“板”为单位,一板一个故事。在结构上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色柜,即活动小舞台;二是色梗,即支持用的钢支;三是扮演“色”的小孩,坐在下面的叫“屏”,上面凌空的叫“飘”。

番禺沙湾飘色今年再次“赴宴”,6个板色上挂于半空的“色男色女”,绝对的男女老少“通杀”。

“色男色女”都由3至6岁、长相俊美的小孩扮演。板色《神雕侠侣》中,小男孩飘于半空双手拱拳,眼神流转惹人哈哈大笑;《韵绕青梦》中,小男孩挂空,小女孩脚踩工具箱,摇扇浅笑,人群中爆发掌声一片。他们所到之处,水泄不通,祖庙广场前一度堵塞。63岁的劳奶奶带着两岁半的孙子,一大早从桂城骑车赶来,一看到“色男色女”就逗自己的孙儿“你想像他们一样么?”小孙子扑闪着大眼睛,挥着胳膊哇哇叫。

也不是每个“色男色女”都镇定自若,《直上云梯》里挂在半空的小男孩就一直眼泪、鼻涕肆流,一边表演一遍吸鼻翼。工作人员递上半袋饼干,哭声仍不见停;围观阿姨逗他,“你好靓仔,别哭了”,依然不起作用。围观人群递上几张纸巾,也不够他擦鼻涕。

参加本次巡游的飘色队有110多人,为沙湾镇沙湾东村村民。村委会书记黎湛洪是队长,他说,有合年龄的孩子,村里就会请来试试做挑选:挂在半空摇晃几下,不哭不闹就算过关,表演三四次就是“老手”了。“就算哭,巡游也得坚持走完。”黎湛洪说,一般拿零食哄哄孩子,或是让特意跟着的父母安慰下就行了,“这么长时间的巡游,还很少见。”

巡游完成,花掉一个半钟。《桂英招亲》中小男孩因为哭过,此时已经成了“大花脸”。工作人员将他从剑上取下,褪掉戏服,露出小凳子,原来,他一直坐着!

惊·江西傩舞

神仙捉鬼

市民喊怕

讲古:傩舞,俗称“鬼戏”或“跳鬼脸”,是古代祭祀性的原始舞蹈。舞者戴形象狰狞的面具,装扮成传说中的“方相氏”,一手持戈、一手持盾,边舞边“傩、傩……”地呼喊,奔向各个角落,驱除疫鬼,祈求一年平安。

巡游中,一行人面具掩面,由“神仙”做开路先锋,紧跟锁住双手的“小鬼”,其后有人扮钟馗,有人扮道士洒水驱邪,十来个红衣“天兵”护着人马行进,队尾一人头顶神像,显得诡异神秘。他们所到之处,也有人围观,但不多。一位从广州赶来的阿姨说,“有些怕,气氛沉闷了点。”这是江西傩舞队,来自萍乡江东区麻山镇汶泉村。据介绍,萍乡各村有七八十支傩舞队,在当地很受欢迎,可能萍乡与佛山的地域文化不同,接受程度也不一样。

奇·变脸吐火

口藏煤油

中途开溜

讲古: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变脸者瞬息间变化脸谱,更与吐火神功结合,凸显人物内心和剧情的激烈变化。

巡游队伍的中段有两人表演川剧节目,艺人每一次的变脸和吐火,都引来人群悸动,惊叹声毫不逊色于飘色经过。艺人每吐一团火,远远喷向围观的人群,便可立即享受到“哇哦”的赞叹声;余音未了,另一艺人转身变出新脸谱,又是一阵“哇哦--”,还有人拉他的大袍子,想看看里头究竟藏了什么。祖庙工作人员介绍,艺人是将煤油藏在嘴里,吐到导火索上形成火柱,每吐一次就以极快的速度喝一口,再吐。从祖庙路转到人民路,艺人们悄悄走了。

冷·佛山醒狮

主人压轴

少人稀罕

讲古:广东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历代相传。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

有“客人”撑场,“主人”倒显寥落。蜿蜒三四百米的巡游队伍,以佛山醒狮压轴。三对南狮常在黄飞鸿纪念馆前表演,经验丰富,可除了出门叠云梯的动作赢得掌声外,一路倒显得没人“疼爱”。一位拍客赶不上队伍速度,才停下摁了快门留影,摁完就跑,还撂下一句:南狮经常看到,还是去拍看不到的(表演)。尽管遇冷,南狮队表演仍相当卖力。

此外,佛山本地的“非遗”八音锣鼓柜、佛山十番,以及每年北帝诞都会出现的八仙、观音、随童、财神等众仙人,围观人数略有减少。

传统秀

春祭复活

9:08,三门前,呈祭品

烧猪、花生、寿果和本地酿的酒齐摆案头

200多人挤得灵应牌坊与三门间满满当当

等候春祭,守望一年的风调雨顺

9:15,主祭人宣读祭文

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声声锣鼓,所有人颔首鞠躬

礼成,切烧猪,轮流上香

春秋两祭,始于明景泰年间

明朝为盛、清朝渐衰,于哪年止,无从考证

继去年恢复秋祭,今又恢复春祭,将于每年进行,但求年年顺意

采写:南都记者刘艳玲摄影:南都记者陈志刚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