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傩乡变化大:□ 刘街中心学校601班 李梦玲

傩乡变化大:□ 刘街中心学校601班 李梦玲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傩乡变化大:□ 刘街中心学校601班 李梦玲

【简介】我的家乡梅街镇姚街村位于白洋河畔、九华山麓,是一个有名的“傩窝子”,是贵池傩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鸡鸣发黄山、暝投虾湖宿……”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游秋浦、投宿虾湖时写下的《宿虾湖》中的诗句。诗中的虾湖就是今天的姚街。 听爷爷说,过去的姚街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子,村中道路狭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714

【正文】

我的家乡梅街镇姚街村位于白洋河畔、九华山麓,是一个有名的“傩窝子”,是贵池傩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鸡鸣发黄山、暝投虾湖宿……”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游秋浦、投宿虾湖时写下的《宿虾湖》中的诗句。诗中的虾湖就是今天的姚街。

听爷爷说,过去的姚街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子,村中道路狭窄,街道两边房屋破旧。家中种的粮食也仅够填饱肚子;穿的衣服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小孩子过年能有新布鞋穿也都欢天喜地了。很多孩子没有条件上学,更别说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了。

但是,今非昔比,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傩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街道被铺成了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从街头一直通到学校里、大河边,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快捷。马路两旁,一座座小洋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人们家中空调、彩电、冰箱等一应俱全。我的家中还添置了一台联想电脑呢!现在,我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就可以上网查询,爸爸也学会了用电脑同外界交流、学习农业生产知识,这真是太方便了。

近年来,傩乡美丽的风景还吸引了外商来我们村开发旅游项目。我们这儿的“九华漂流”,每年吸引了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他们吃着农家饭、欣赏着古老的傩戏,无不交口称赞、流连忘返。

说起傩戏,我先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姚氏宗祠”。“姚氏宗祠”是明代建筑,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她见证着姚街村这么多年走过的风风雨雨,见证着姚街村巨大变化的点点滴滴。每年正月,我都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姚氏宗祠”里看傩戏,那精彩的表演、那喧天的锣鼓声、鞭炮声,那洋溢在人们脸上的幸福之情早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素有戏曲“活化石”之称的傩戏在我们这里真真切切地得到了发扬光大。由我村农民伯伯们组成的姚街傩表演队先后参加了“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黄山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并捧回了“傩戏金奖”、“优秀节目奖”、“优秀表演奖”等奖项。更让人欣喜的是我们姚街傩文化艺术还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了呢!2008年4月,我村14位农民应邀参加法国第十二届意象艺术节,精彩的演出,引起了轰动。今年他们还将要去美国演出呢!这一切的一切,让我强烈地感受到,家乡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富裕起来的同时,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了!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此时,我不禁唱起了这首《走进新时代》。我坚信,在党的惠民富民政策的激励下,傩乡人在新世纪里,定会乘风破浪、奋勇前进,为家乡的巨变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现在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把傩乡建设得越来越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点评:这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朴素的语言颂扬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字里行间流露了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指导教师:余 萍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