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乡山村“和谐曲”——德江县乡镇综治工作纪实
【类型】报纸
【篇名】傩乡山村“和谐曲”——德江县乡镇综治工作纪实
【作者】 熊鹤
【简介】德江县开发建设城南新区,涉及房屋搬迁330余户,新征用地4000多亩,两项工作从启动到结束,仅3个月时间。 推进之顺、完成之快,让人惊叹。德江县县委书记杨德华直言,这一方面是我们开展“和谐拆迁、让利于民”产生的积极效应,一方面是我们积极探索农村综治工作新路子,在全县乡镇推行“1+4”、“4+1”工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225
【正文】
德江县开发建设城南新区,涉及房屋搬迁330余户,新征用地4000多亩,两项工作从启动到结束,仅3个月时间。
推进之顺、完成之快,让人惊叹。德江县县委书记杨德华直言,这一方面是我们开展“和谐拆迁、让利于民”产生的积极效应,一方面是我们积极探索农村综治工作新路子,在全县乡镇推行“1+4”、“4+1”工作模式的成功运行。
傩戏之乡德江县,地处武陵山脉与娄山山脉交汇地带,乌江自南向北纵贯其境,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群众安全感较低。面对客观现实,如何畅通渠道,切实解决群众诉求?“加强社会管理,迫切需要健全一套及时有效处理和化解矛盾纠纷的机制”,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饶继勇感到重任在身。为此,他组织县综治委成员深入基层广泛调研探索,提出按照“主体不变、分工负责,整体联动、统分结合,方便群众、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于2009年7月,以群众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各类矛盾纠纷比较突出的共和乡为试点,整合该乡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法庭、林业站、国土所等部门,成立乡综治工作中心,由乡长任主任,乡政法委书记任常务副主任主抓,负责综治、警务、司法、信访、调解等10多种职能,形成各个机构一个场所办公、各类矛盾一个窗受理、各项工作一个目标统领的综治工作体系。与此同时,在该乡6个行政村相继也设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主任的综治工作站,建立治保会和调委会,选聘综治信息员、纠纷调解员、治安巡逻员,搭建起“一站二会三员”村级综治工作网络。
共和乡银丝村与毗邻稳坪镇油庄村为1000多亩荒山权属闹了30多年,乡综治工作中心派林业、国土、司法等部门和双方代表进行深入调查了解,查实这片荒山本属银丝村,但多年来一直被油庄村占用,遂按相关历史依据和法律法规,为银丝村确定了荒山权属。银丝村村民感慨,“乡里成立综治工作中心后,我们老百姓找得到地方解决矛盾纠纷了,过去一个部门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一次性就能解决。”油庄村群众也心悦服,实实在在领悟到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的境界,最终化干戈为玉帛,从而和谐相处。
“共和模式”无疑是一种成功尝试。
为使乡镇综治工作中心和村(社区)综治工作站工作有序开展,确保工作高效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心”效能,今年以来,德江县遂在全县乡镇推行“4+1”和“1+4”两个工作机制。所谓“4+1”,即每5天为一个赶场周期,乡镇综治工作中心工作人员其中4天在中心集中办公,1天下到村访民情问民意,收集相关信息,了解相关情况,协助村支两委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工作,同时配合搞好其他工作。所谓“1+4”,即各村村干部每逢赶场天到乡镇综治工作中心集中办公,报送各类信息,协同解决群众诉求,其余4天在村里开展日常工作,方便群众办事。
德江县推行“1+4”、“4+1”工作机制以来,农村群众反映的各类矛盾纠纷,乡镇综治工作中心均进行详细登记,再分流到相关责任部门或责任人进行调处,最后集中反馈、归档等,有效解决了以往“分头接待、多头交办、部门互推、群众跑腿”的弊端,更好地发挥了综治工作中心和综治工作站作用。各乡镇在推行“共和模式”中,还结合辖区社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青龙镇推行“5+2”和“白+黑”工作制,镇综治工作中心坚持每天24小时值班和双休日轮班,负责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受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敞开门让客进,做到群众随喊随到。城南新区建设开展房屋拆迁,居民杨永忠带着母亲去社区反映他家房屋的测量登记面积与实际面积有出入,要求工作组重新测量核算后才肯搬家。接到反映后,社区综治工作站人员及时协调联系,第二天早上,拆迁办测量组人员就上门与杨永忠一起将其房屋一层一层重新测量,并且让其家人全程参与和监督。“现在我们去反映问题,随时都找得到人,他们还仔细作记录,再也不推来推去,责任明确得很。”年近8旬的杨母很有神气地开导教育儿子,“像这样服务,我们什么疑虑也没有了,还有哪样怨气不能消除,还有哪样事情说不拢,还有哪样理由不支持新区开发?不多说了,不多说了,下午去把协议签了,明天我们就开始搬!”合兴乡精心设计制作“综治工作中心便民服务卡”,发放到广大群众手中。
卡上标明乡综治干部联系电话和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排忧解难等服务内容。该乡旋厂铺村村民朱昭奇2008年在外打工回来,抓住县里大力发展茶产业的机遇,与当地群众签订合同,租了300多亩地发展茶园。今年3月,一村民突然提出要收回土地,多次发生争吵,矛盾日渐升温。忙于管理茶园的朱昭奇心里很是郁闷,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便民卡上的电话,诉说了情况。第二天,乡综治工作中心的人员就把出租土地的村民请到他的茶叶基地,经过3个多小时的摆事实、讲道理、宣传法律法规等工作,出租土地的村民终于放弃要求。朱昭奇暗自庆幸:“亏得保存着这张便民卡,否则要带来不少麻烦!”堰塘乡实行“治安中心户长制”,楠杆乡还建立视频监控体系,枫香溪镇积极开展创建“和谐矿区”。各乡镇通过工作机制的规范完善,力量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乡与村、部门与部门、村与村、村与部门之间共同化解纠纷解决问题的互动格局,真正做到了家庭琐事不出户,邻里纠纷不出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乡镇综治工作中心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350起,调处2350起,调处率100%,调处成功2280起,调处成功率97%,接待群众来信来访726起。
经省、地组织有关部门民意测评,德江县群众安全感为89.68%,在铜仁地区10个县(市、特区)中位居最高。
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大多涉及民生。
正确处理并解决好这些矛盾,一头连着广大群众,一头连着社会稳定;一头牵动着改革发展,一头关系到执政根基。
德江县城南新区开发,涉及房屋拆迁334户,总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拆迁,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然而,德江县又是如何平稳有序开展拆迁工作,如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了拆迁任务,推动新区建设顺利进行?拆迁的核心是利益问题,群众最关心的就是公平公正。“和谐拆迁,让利于民”是这次拆迁顺利进行的最大启示。德江县县长张珍强底气十足地说:“我们的乡镇综治工作中心,不仅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更主要是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我们的党员干部心里装着群众,时时想着群众,处处为了群众,又有什么矛盾纠纷不可以化解的呢?”德江县推行“1+4”、“4+1”综治工作机制,坚持公益性、便民性和服务性的原则,群众“一不跑远路,二不花本钱,三不伤感情”,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搭建了“连心桥”,开通了“直通车”,对拉近群众距离,密切党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