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手狮灯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篇名】手狮灯

【简介】 来安县手狮灯原名狮子灯,始于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3年),发源于来安县独山乡,流行于安徽来安及江苏六合、江浦一带,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08年,手狮灯被确定为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手狮灯“狮身”竹制纸糊,身长约1.5米,身高约1米,重约25千克;两前足间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155

【正文】

来安县手狮灯原名狮子灯,始于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3年),发源于来安县独山乡,流行于安徽来安及江苏六合、江浦一带,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08年,手狮灯被确定为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手狮灯“狮身”竹制纸糊,身长约1.5米,身高约1米,重约25千克;两前足间捧一绣球,绣球用竹蔑扎制,糊以白色透明纸,内点蜡烛;“狮子”腹部安两根木棍,舞狮者两手各持一根木棍,将“狮子”举起舞动表演。

来安县每年正月初八拜庙起灯,正月十五拜庙歇灯,沿袭至今成为当地的民俗活动。正月初八拜庙起灯后,手狮灯进村入户,走街串巷,为村民表演。手狮灯表演时,前有五色彩旗引路,后有6只“狮子”和3只红灯笼相随,阵容庞大,喜庆壮观。手狮灯不仅白天能玩,夜晚在“狮子”体内点燃蜡烛表演更精彩,被称为“玩红灯”。手狮灯表演前需选好场地,摆放方桌陈设香案,由灯头率先登上方桌,然后“狮子”依次攀登上桌,先拜东南,再拜西北,祈祷驱灾除难、喜纳吉祥,充满了神秘的宗教色彩。手狮灯的表演有抖狮、摇狮、睡狮、盘球、狮子坐肩、狮子理毛、狮子推磨、狮子拜门、逗猴等十余种动作,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杂技表演艺术的一些技巧。

手狮灯起源于民间,反映生活,贴近现实,真实地表达了劳动人民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的朴素思想感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