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这条“旱龙船”端午不下“水”

这条“旱龙船”端午不下“水”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这条“旱龙船”端午不下“水”

【简介】 龙头摆舞,数十划手齐喊号子,随着鼓点奋力开桨,划手们还唱和起优美的汕尾渔歌,奇怪的是:如此壮观的场面却是在平地展现,龙船身下不见半滴水花。原来,这是陆丰市湖东镇沿演了300多年的“旱龙船”艺术。端午前夕,羊城晚报记者探访“旱龙船”之乡湖东镇时,却见龙船束之高阁,这是怎么一回事? 几名村民将旱龙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265

【正文】

龙头摆舞,数十划手齐喊号子,随着鼓点奋力开桨,划手们还唱和起优美的汕尾渔歌,奇怪的是:如此壮观的场面却是在平地展现,龙船身下不见半滴水花。原来,这是陆丰市湖东镇沿演了300多年的“旱龙船”艺术。端午前夕,羊城晚报记者探访“旱龙船”之乡湖东镇时,却见龙船束之高阁,这是怎么一回事?

几名村民将旱龙船的道具从库房里搬了出来,以竹篾做骨架的龙头制作精美,造型逼真,龙身由两条绘龙鳞纹、水浪的长布组成,长约20米,据湖东镇文化站站长王木清介绍,表演时由30至46名划手分成两排站立于“船身”间,船体系于腰带,以步代舟,划手们手持木桨,随海螺号子、哨音摆起整齐的划撑动作,舞龙头、掌舵者配合着“摇头摆尾”。王木清说,湖东“旱龙船”相传始创于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沿海的湖东百姓见惯了每年端午节水上龙船竞渡,于是创造出模仿划龙船动作的陆上龙船,又称“山龙船”。湖东的“旱龙船”最与众不同的,是男女皆可参与,分划两条龙船对唱汕尾渔歌的独特表演形式,成为陆丰市传统民间艺术的奇葩。

据了解,由于溪河狭窄,湖东当地的端午节赛龙舟传统活动多年来已渐式微,而独特的“旱龙船”活动为何在端午节也不见踪迹呢?湖东镇宣传委员陈汉标说:“旱龙船传统文艺活动曾在文革后中断了30多年,直至近年来才开始复苏,但由于这项活动表演阵容庞大,两条龙船表演者加上乐队需动用八九十人,活动经费匮乏,只能靠民间自筹资金,所以往往只能在重大节日或庆典活动时才出动。”75岁的詹友钦是目前湖东镇硕果仅存的几位老艺人之一,舞了50多年的“旱龙船”,这几年的“旱龙船”表演活动,都是他们几位老艺人轮番担任教练,手把手地给村民们传授“旱龙船”动作和技艺,教唱汕尾渔歌。

“旱龙船已成了一项濒危的民间艺术。”陈汉标告诉记者,虽然地方党政十分重视支持湖东“旱龙船”的传承,但由于经费紧缺、有造诣的老艺人先后离世、年轻人大多外出经商打工等原因,传承陷入濒危之境。据介绍,湖东镇正加大“旱龙船”原生态保护力度,初步建立起一支80人的业余民间表演队,并已逐级将“旱龙船”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正等待广东省有关部门的审批。

羊城晚报记者 王漫琪 摄影报道 (发自汕尾)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