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皖南皮影戏:它的纠结谁能懂?

皖南皮影戏:它的纠结谁能懂?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篇名】皖南皮影戏:它的纠结谁能懂?

【作者】 刘睿

【简介】 “你们今天看到的东西,可能五年之后就看不到了。”绵雨的秋夜,宣城某酒楼内,一位长者望着眼前正在热闹搭建的戏台对记者说。他口中那将在五年内消失的东西,是即将粉墨登场的皖南皮影戏。 正在幕后拉铁丝整理皮影的那些“即将消失”的艺人们,对于这难得的演出邀请和精致的舞台却不以为然,“我们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612

【正文】

“你们今天看到的东西,可能五年之后就看不到了。”绵雨的秋夜,宣城某酒楼内,一位长者望着眼前正在热闹搭建的戏台对记者说。他口中那将在五年内消失的东西,是即将粉墨登场的皖南皮影戏。

正在幕后拉铁丝整理皮影的那些“即将消失”的艺人们,对于这难得的演出邀请和精致的舞台却不以为然,“我们挑着担子到村头去演,那才叫原汁原味,那才叫一快活。”

这是皖南皮影戏纪录片摄制现场,配合拍摄,作为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何泽华,将他的班子又召集到了一起。他的班子,是皖南皮影戏如今唯一的戏班,除了何泽华,其余4人的平均年龄有70多岁,他们平时各自在家务农,有戏演时才凑到一起,不用准备,来了就唱,穿着泥巴鞋,演着杨家将,每个人都既能唱又能奏。

皮影戏老了,却仿佛越老越倔强了。老人们身体康健精神头还十足,跟着何泽华去外面演出,舟车劳顿都还经得起。眼下的这个班子,用何泽华的话说,基本稳定,但能稳定多久,他不敢想。嘴上还强着的老艺人们,也必须面对后继无人的事实,村里的年轻人都不愿学这个老古董,更尴尬的是,根本没有人愿意看。

请来的观众们,在鼓掌叫好的镜头拍完后便作鸟兽散。曲未终人已散,这是艺人最大的悲哀,它所带来的痛苦远胜于声名的黯淡与经济的拮据。他们也试着编写迎合今天时代的新戏本,但是没有人愿意一同去见证这种探索与创新。“不卖票都没人看。”演出的意义,似乎只是让艺人们在半醉半醒中重温皮影戏走街串巷的繁华旧梦。

而更让人难受的是一种奇怪的纠结——似要告别,却难说再见。皮影戏没人看了,热衷于收藏皮影的却大有人在。卖皮影的收入足够何泽华将皖南皮影博物馆和他的追求继续支撑下去,甚至让“何馆长”还能有新的期待——正在规划装修中的新展馆和他梦想了多年的皮影戏新舞台,他只是不知道,台下能有几人与他共鸣。

这份纠结又并非何泽华与皖南皮影戏所独有,而是“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遍的生存状况。“非遗”传承人走出去参加各类博览会,手工艺类的项目总是比传统音乐和戏剧要受欢迎得多。只愿迅速地将它买回家,而不愿花费时间去认真欣赏它,这是如今大多数旁观者关注“非遗”的方式。

何泽华最害怕的是有一天他真的只是皮影博物馆的“何馆长”了,皮影真的成了玻璃窗后的文物和藏品。而别让“非遗”们成为藏在深闺里失去生命力的金丝雀,是整个社会的公共问题。

(详见24、25版)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