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古稀老人皮影情 自掏腰包抢救皮影戏

古稀老人皮影情 自掏腰包抢救皮影戏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古稀老人皮影情 自掏腰包抢救皮影戏

【简介】 赵田是迁安市一个普通的退休干部,从小就对皮影戏有着浓厚的兴趣。1996年退休后,他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皮影戏上。 一些老艺人退出舞台,年轻演员青黄不接,零散的两三个剧团也处在瘫痪状态,皮影戏岌岌可危!赵田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决心做点事情。 2009年1月,在退休干部叶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725

【正文】

赵田是迁安市一个普通的退休干部,从小就对皮影戏有着浓厚的兴趣。1996年退休后,他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皮影戏上。

一些老艺人退出舞台,年轻演员青黄不接,零散的两三个剧团也处在瘫痪状态,皮影戏岌岌可危!赵田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决心做点事情。

2009年1月,在退休干部叶建国的支持下,赵田组建了迁安市皮影艺术协会,并创办了谦御皮影艺术团,创建了迁安皮影活动基地。协会开张了,可活动资金、演出设备却没有着落。赵田和叶建国一咬牙,拿出了个人的退休金,又借了一部分,凑了20多万元,更新了影人,购置了多媒体投影仪和辅助舞台布景,增添了双屏字幕机。

见赵田自掏腰包搞皮影,很多人不理解,冷嘲热讽。也有朋友劝他:“不愁吃不愁喝,干吗劳心费力瞎折腾。”对此,赵田微微一笑。

今年“七一”前夕,赵田又拿出了自己的3万元劳模津贴作为制作影人、录制皮影戏的资金。他动情地说:“皮影戏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我们有将它传承下去的责任和义务。”

为传承走上创新路

赵田说,抢救皮影戏的头等大事是整理濒临失传的传统剧目。为此,他曾用半年多的时间组织开展“迁安皮影艺人大走访”活动,搜集迁安皮影发展的相关资料,整理传统剧目唱段,编写出版了《迁安皮影衍生记》,组织了“迁安民间皮影展演”,让老艺人们在皮影基地录音棚演唱,同期录制。

“皮影戏要传承下去,非得有年轻人参与不可。”为了让年轻人接受皮影这一传统艺术,赵田开始了新皮影戏的创作。2009年7月,他把“乾隆游迁安”的民间故事编写成皮影剧本《金印记》搬上了影幕,受到观众欢迎。之后,他又创作了15部迁安民间传说系列剧目,6部歌颂迁安革命英烈的剧目,通过和迁安历史文化的结合,古老的皮影艺术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

创作这20多部新的皮影剧目,对于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来说,困难可想而知。今年3月初,为了编写《冀西除奸》,赵田把自己关在屋中写了整整两天。他还从唐山请来民间皮影艺术家石胜田和韩溪,详细了解影人雕刻和音乐制作技术。“那时候好像着了魔,晚上做梦都是皮影人,说梦话都在唱皮影。”赵田回忆起那段时光时说。

赵田抢救皮影的执著精神也感动了很多人。谦御皮影艺术团的影响越来越大,先后应邀到北京、唐山等地演出600余场,观众达12万人次。

进校园培养“小皮影迷”

聊起“小皮影迷”,赵田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他说,孩子让他看到了皮影传承下去的希望。

2009年秋,谦御皮影艺术团在市文化广场演出时,赵田注意到一个小女孩老跑到后台张望,一问才知道她特别爱看这些皮影人,爱听优美的皮影唱腔。于是,他萌生了让皮影走进校园的想法。

去年“六一”期间,经过多方联系,赵田带着精心编排的《三打白骨精》《峡谷龙影》《老马识途》来到迁安市第一实验小学,演出受到小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很多孩子还在影幕后亲手舞动影人,亲身体验了一把皮影艺人的滋味。这之后,“皮影进校园”活动在迁安一实小、闫家店完小等许多中小学展开,培养了众多的“小皮影迷”。赵田说:“抢救皮影就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他们对皮影的兴趣。”

在皮影协会办公室的角落里,一个简易影台引人注目。赵田说,这是他新研究的 “ 皮影流动舞台车”,一人来高的不锈钢影架,挂上一块儿影布和几盏影灯,就可以进行皮影表演。“有了这个简易的流动舞台车,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表演。我们有个愿望,那就是让皮影戏像‘俏夕阳’舞蹈一样走上春晚的舞台。”

聊起皮影,赵田老人滔滔不绝,神采飞扬。他说:“只要我还能拿得起笔,耍得动影人,我就会一直干下去。”

赵田对皮影一往情深。

全小松摄

在迁安,有一位老人,多年来一直在为挽救皮影艺术奔走呼吁。他组建皮影艺术协会,创办皮影活动基地、皮影教育基地,编创了《老马识途》《冀西除奸》等20余部皮影剧本。这位老人叫赵田,今年74岁。近日,笔者赴迁安采访了赵田老人,他说:“皮影是我生活的全部,我要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它。”

□本报通讯员 胡琳泊 全小松 本报记者 刘成群

制图/见习美编 刘欣瑜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