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守望太原莲花落

守望太原莲花落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守望太原莲花落

【作者】 辛华

【简介】 “迎泽大街办了个家具城,里面的家具是爱煞人……”这是上世纪80年代末,在电台和电视中播出的广告词,用太原莲花落唱广告,也算首创。 2009年,山西的说唱剧《解放》引人注目,剧中“第一男主角”说书人是全剧的线索。 这两件事有一个共同的主角,他就是尹海鹏:广告里的莲花落说唱者和《解放》里的说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2067

【正文】

“迎泽大街办了个家具城,里面的家具是爱煞人……”这是上世纪80年代末,在电台和电视中播出的广告词,用太原莲花落唱广告,也算首创。

2009年,山西的说唱剧《解放》引人注目,剧中“第一男主角”说书人是全剧的线索。

这两件事有一个共同的主角,他就是尹海鹏:广告里的莲花落说唱者和《解放》里的说书人。

张继钢眼中的说书人

53岁的尹海鹏是山西省曲艺团演员。在他家里见到他时,他刚从上海回来。几天前,说唱剧《解放》在上海大剧院连演4场,为山西文艺精品上海展演月揭幕。

尹海鹏说,他和《解放》之间,他和曲艺之间,是命中注定。

开始,说书人的候选者都是曲艺界大腕儿,黄宏、郭达、侯耀华,还有“牙好胃就好”的李嘉存。《解放》导演张继钢最后定夺时提出,虽然大腕儿能吸引眼球,但他们一亮相,观众会感觉是国家的形象,山西的氛围很难突出了。所以建议找一个“山西脸”,在感情上会更贴切一些。

《解放》制片人在省话、省歌、省晋剧院找了一圈,不是不像说书人,就是范儿不对。最后,编剧高晓江推荐了尹海鹏。电话三次约他去面试,尹海鹏都推了。因为患有哮喘,他怕耽误了排戏。最后,在对方力邀下,尹海鹏前往剧组所在地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试声。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尹海鹏接到一个电话,是张继钢打来的。他说,“海鹏嘛,你就背词吧,好好体会体会说书人这个角色。”

《解放》里的沧桑老艺人

尹海鹏说着这段旧事的时候,丰富的表情带着生动的肢体语言,仿佛在舞台上表演。

“张导说,说书人是一个沧桑的老艺人,他带着一个老班子,讲了一个老故事。你的眼神里一定要有深邃沧桑的东西,但不要模仿,你就是你。”《解放》24段词,几乎要了尹海鹏的命。夜半起来,都不忘叨咕几句台词。

尹海鹏建议,能不能用太原话说评书,这样出效果。张继钢否了,因为《解放》要面向全国观众,得让所有人都听得懂,但他同意可以插几句太原话。尹海鹏别出心裁,直接插了段快书进去,“演出的时候,每回到这儿都有掌声。”对自己的创新,尹海鹏挺满意。

2009年9月1日,《解放》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开场序里,说书人尹海鹏一句“话说南唐年间”将剧目引入佳境。“首演效果非常好。演出结束后,张继钢上台说,《解放》里的第一男主角是说书人。”时至今日,尽管已经演了百余场,尹海鹏依然难忘首演时的情景。

曲艺世家的快书继承人

在尹海鹏家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大张海报,上面贴满其夫人剪拼的照片。“这张是去年在外地演出,这张是在教孩子莲花落,这张是我学艺的时候……”一幕幕,就像旧时光影像重现。

尹海鹏出生于曲艺世家,其父尹晓寒,师从快书大师高元军,第一个将山东快书带到太原。尹晓寒来到太原后,把曲艺界的人士集中到一起,成立了山西省广播说唱团,是山西省曲艺团的前身。

尽管父亲本领了得,可尹海鹏小时候并不知道父亲是从事曲艺的。解放前,曲艺艺人地位低,又辛苦,父亲压根儿不想让他靠曲艺的边。然而,命运却没让父亲如意。

1973年,尹海鹏就读的太原市第七中学举行文艺汇演,每个班出两个节目。老师把尹海鹏叫过去说,你爸爸是说快书的,你肯定也能说。咱班的节目就你了,你说段快书吧。尹海鹏回家给父亲一汇报,父亲也没辙。当时父亲给省歌写了个快书《修机器》,正好拿来给他用了。

父亲手把手教他动作、眼神、发音,“插队青年王永齐,小伙子聪明又伶俐,队里要办个加工厂……”去学校一演,火了。再代表学校参加全市大汇演,更火了。

太原莲花落的传播者

父亲说,行里有规矩,不能收自家孩子为徒,所以,尹海鹏拜在山东快书高派传人李鸿民门下,正式入了曲艺行。后来,他又学了数来宝、太原莲花落,成了山西曲艺界的腕儿。

尹海鹏第一个与观众见面的莲花落作品,就是一则家具城的广告。“迎泽大街办了个家具城,里面的家具是爱煞人……”当时,大街小巷都是模仿这段莲花落的。尹海鹏说,“大家对乡音还是接受的,算是以艺术的形式挽救了一回太原话。”

之后,尹海鹏开始改编一些段子并搬上舞台,《酒换油》、《称呼》、《夸太原》、《解扣子》等。短短十几年,他推出上百段新作,在2004年出版的VCD中收录了20个经典作品。

1996年,由于哮喘,尹海鹏转到幕后负责创作工作,淡出了太原莲花落一线舞台。“上世纪90年代以后,曲艺越来越不景气,很多同行、师兄弟都改了行。太原莲花落可以说是门‘黄昏艺术’,就像中国的相声。”尹海鹏依然在幕后坚守。

几百个孩子的落子师父

尹海鹏负责过十多届的山西戏曲春晚,在坚持创作的同时,他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太原莲花落的传承上。

1998年,尹海鹏带了第一批学生,4个孩子。刚开始,他坚持不收费,“孩子肯学,我就肯教,而且是真心诚意地教。钱不重要,能看到莲花落继续传下去,我比什么都高兴。”但是家长们不干,最后尹海鹏妥协了,每个月象征性地收100元。这个学费标准一直坚持到去年。

到今天,尹海鹏已经教出几百个孩子,他的第一代学生都二十多岁了。他很多学生通过曲艺特长,考到了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戏曲学院等。学生们放假归来,总要叫上他聚聚,师生一见面,他乐得跟孩子似的。

尹海鹏的女儿尹缘源,也是他的学生。这个8岁姑娘可不简单,刚刚被评为山西少儿频道大型综艺类节目 《星光闪耀》的“闪耀之星”。舞台上,她表演的《什锦快板》、落子《夸特产》有模有样,颇得家族真传。

“现在的孩子们都讲普通话,会说太原话的很少。要学莲花落,先得教会他们说太原话。连太原话都没人讲了,怎么传承太原莲花落?”尹海鹏把莲花落的希望寄托的一个个孩子身上。本报记者 辛华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