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不尽 莲花落
【类型】报纸
【篇名】唱不尽 莲花落
【简介】本报记者 刘慧 “竹板的笃琴弦起,听我唱一场莲花戏。”这个叫翁仁康的男人真当厉害,一袭长衫、一把纸扇、一块尺板,再加伶牙俐齿,就能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听他说上两个多小时。 自17岁开始唱莲花落的30多年间,每年上百场的演出,让翁仁康红遍了江南大地。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翁仁康在舞台上一站,连四五岁的小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952
【正文】
本报记者 刘慧
“竹板的笃琴弦起,听我唱一场莲花戏。”这个叫翁仁康的男人真当厉害,一袭长衫、一把纸扇、一块尺板,再加伶牙俐齿,就能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听他说上两个多小时。
自17岁开始唱莲花落的30多年间,每年上百场的演出,让翁仁康红遍了江南大地。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翁仁康在舞台上一站,连四五岁的小孩子也会叫一声“翁仁康,莲花落!”翁仁康差不多成了莲花落的代名词。
乡土情怀
这是翁仁康难忘的日子:2010年6月26日,翁仁康收到一封杭州滨江区浦沿街道张银海的来信:“我和78岁的父亲张建荣都是莲花落的粉丝,元宵节时我们听过您的莲花落。不幸的是,父亲已经卧床不起了,他时常念叨着那场莲花落……”
读完信,翁仁康既感动又难过。当天晚上,他给张银海打电话说,会来病床前专门为老人唱上几段莲花落。
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二天早晨,老人心满意足地走了。
“你还来吗?”电话这头,翁仁康的心猛地一沉,好久才说出话来:“晚上我会来浦沿演出。”夜幕降临,浦沿街道的广场上人山人海。张银海走上舞台,讲出了这场由一封信引出的免费演出……
莲花落是来源于民间的草根艺术,出身草根的翁仁康知道,只有深深扎根于田间地头,莲花落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长年的演出中,翁仁康与大伯大妈、兄弟姐妹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戏迷的眼中,翁仁康不仅是大明星,更是自己的子侄、兄长、大伯。
20世纪80年代,翁仁康在杭州巡演时,结识了一位叫谭雪琴的老妈妈,只要翁仁康在杭州演出,她都会来听,而且,每次她都会带上一大碗霉干菜炖肉。
面对这位像妈妈一样慈祥的老人,翁仁康时常记挂着。这年春节前,翁仁康抓了只大公鸡去看她,没想到整条街都拆了。拎着鸡,翁仁康站在路边哭了。
22年后的一天,当翁仁康再次见到“九十多岁耳朵灵光”的谭妈妈时,老人家激动得一边流泪,一边开心地听着莲花落……
虽然从萧山调到杭州,但翁仁康心中总牵挂着一些人,那是他结对的贫困户和老人们。
谭观树是临浦谭家埭村的一位民间老艺人。大过年的,翁仁康来看他,把义演的一万多元钱悄悄塞进老谭口袋。
在泰和老年康复医院,翁仁康几句话就把老人们逗乐了。“听上几段莲花落,我们个个都乐开了花。” 76岁的沈阿冬老人生怕落下了一眼。
草根明星
翁仁康从小与莲花落结缘。由于家里条件差,高中时,翁仁康不得不辍学当了工人,但他从没有放弃唱莲花落的梦。他偷偷骑着破自行车到杭州考过省艺校、昆剧团和中国戏曲学校,虽然每次都被当场淘汰。
专业团体的大门关上了,但翁仁康没有气馁,回去后继续练功。等厂里下班后,把车间门关死,纸箱撂起来在上面翻跟斗,“啪”,摔在地上,青了,又“啪”一声,紫了……
1979年秋天,他终于通过了民间演唱艺人考试,加入了萧山县曲艺队,成了“职业演员”。此后,他更是大胆把莲花落从田间地头唱到了省城杭州的大舞台,还摘取了中国曲艺界的最高奖——牡丹奖。
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翁仁康又拿到了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学的文凭。这让翁仁康骄傲了一阵子,因为,在唱莲花落的演员中,他是第一个大学生。
这年头,名人拍广告屡见不鲜,而翁仁康这辈子除了公益广告外,只接过两次商业广告。“繁荣浙江曲艺,祝愿百姓安康”,有心人会在去机场的路上发现这幅广告牌。在翁仁康的意识里,“唱莲花落是成就,更是一份重任。”身为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主席的翁仁康在与商家签订广告合同时,就约定让客户把每年30万元的代言费直接汇入省曲协账户,用于全省的曲艺事业。今年,又有一个商家请翁仁康代言,他依然照此办理。
在翁仁康看来,“能为这方养育我的父老乡亲唱好莲花落,也够我一辈子忙活了;能有父老乡亲喜欢,我也够明星了。”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