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唱莲花落的警营老兵
【类型】报纸
【篇名】爱唱莲花落的警营老兵
【简介】开栏语: 他们,曾经是身穿“橄榄绿”的军人,如今是身着“国际蓝”的警察;他们昔日是保家卫国的钢铁战士,今日是社会治安的守护者。从军营到警营,他们将过去在部队中获得的荣誉全部封存,怀揣满腔热情,投入新的岗位,献身公安事业——这是所有“军转警”的缩影。钱江晚报与浙江省公安厅今起联合推出“警队军魂”八一建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805
【正文】
开栏语:
他们,曾经是身穿“橄榄绿”的军人,如今是身着“国际蓝”的警察;他们昔日是保家卫国的钢铁战士,今日是社会治安的守护者。从军营到警营,他们将过去在部队中获得的荣誉全部封存,怀揣满腔热情,投入新的岗位,献身公安事业——这是所有“军转警”的缩影。钱江晚报与浙江省公安厅今起联合推出“警队军魂”八一建军节特别报道。
爱唱莲花落的警营老兵
记绍兴滨海公安分局沥海派出所民警杨苗江
结束了18年的军营生涯,2011年11月,当时38岁的杨苗江穿上了警服。从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到绍兴滨海公安分局沥海派出所的一位民警,这个军营里的老大哥成了警营中的新人。
老将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工作不到三年,杨苗江俨然已成了当地老百姓眼里的“屋里头人”。啥意思?自己人呗。
“咣咣咣……”杨苗江敲着大锣,在人来人往的集市里拉开了嗓:“我手拿大锣梆梆敲,今早我来唱个莲花落,安全防范支个招……”这熟悉的音调一亮相,就吸引了大批村民围观。
原来,这是杨苗江新出的点子,用好听又好记的绍兴莲花落来宣传农村防盗防骗小知识。 效果出奇地好,“真人秀”一炮打响!连村里的广播也会时不时地播放他这个莲花落版本。通俗易懂的曲调和歌词,让村民都会乐呵呵地跟着哼唱,几曲听下来,那些防范知识自然是牢记于心间了。
“杨同志不愧是军人出身的,办事严谨负责啊,而且一点架子也没有,跟我们家里人一样。有他在,我们放心。”这话,不止一个人说过。
怎么会想到用唱莲花落的形式来做宣传的呢?这还要从杨苗江刚穿上警服那时说起。
退伍前,杨苗江是个营长,带过好几百人的队伍,工作多是发号施令,也算得上是个“人物”。转业当了普通民警后,很多同事问他,心里有没有落差?杨苗江摇摇头。这还真不是假话,“我从没觉得自己是个‘官儿’,就是一个普通军人,哪来那些官僚习气?”
来到警队,杨苗江担任的是社区民警一职,管的大多是邻里间的琐碎事儿。大家都知道,社区里最多的便是家长里短的麻烦活,习惯了部队单纯生活的杨苗江,一开始真当是两眼一摸黑。
可俗话说,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杨苗江分管的三会西片社区,城乡接合,人口过万。要怎么做才能让老百姓尽快认识他、熟悉他?要知道,社区民警可是个“万金油”的活,要当好,就得先打好群众基础。
杨苗江是个简单人,心里想着必须先混个脸熟,你们不认识我,可以我认识你们嘛。于是,每天一上班,他就出门溜达,绕着自己的辖区走走看看,跟乡里乡亲们热情地打招呼。
为提高知名度,杨苗江还想了个土办法——拿个大锣在村里敲:“我是杨苗江,是这里的社区民警,大家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我肯定会想办法帮你们解决。”
这样一来,杨苗江迅速和群众打成了一片,村民们纷纷来找他办事儿。他从不嫌麻烦,有求必应。 本报通讯员 赵军
本报记者 陈翔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