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木板鼓莲花落等50项绝艺回天桥

木板鼓莲花落等50项绝艺回天桥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木板鼓莲花落等50项绝艺回天桥

【简介】木板大鼓莲花落、飞叉神鞭硬气功……淡出大众视野多年的民间技艺,如今又回到了它们鼎盛时期的聚集地老天桥。曾经的“老把式”虽然衰落,但并没有全部消亡,近年来能够重现在世人面前,得益于宣武区启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老天桥焕发了青春,正是全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缩影。 搭舞台 天桥绝活梅开二度 要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015

【正文】

木板大鼓莲花落、飞叉神鞭硬气功……淡出大众视野多年的民间技艺,如今又回到了它们鼎盛时期的聚集地老天桥。曾经的“老把式”虽然衰落,但并没有全部消亡,近年来能够重现在世人面前,得益于宣武区启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老天桥焕发了青春,正是全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缩影。

搭舞台 天桥绝活梅开二度

要保护老天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把它们从幕后搬到台前。老艺人对于舞台的眷恋挥之不去,只要搭好了台,下功夫挖,不怕找不到老绝活。于是,“天桥杯”社区鼓曲票友邀请赛应运而生。什不闲、莲花落、北京琴书、京韵大鼓、京东大鼓、太平歌词……诸多久未露面的鼓曲曲种,在邀请赛上大放异彩。在第二届比赛中,来自河北沧州的刘凤鸣老人表演的木板大鼓,令组织者精神大振。“木板大鼓这种鼓曲形式老天桥的历史上有过记载,但是目前在北京地区已经失传。”天桥街道办事处文教科张兴力说,“我们尽可能地多请老先生来演出,争取在宣武为他找一个传承人。”

除此之外,盘杠“飞飞飞”曹凤鸣的传人、神跤宝三儿的徒弟、京城“叫卖真人”张振元等,得知宣武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正在寻找老艺人后,也都纷纷回归天桥,常常在大大小小的演出当中一展身手。

区、街道工作人员寻访的足迹也遍布京城,仅2006年一年,天桥地区就有50位老艺人、老技艺传承人走出幕后,加入到以挖掘、搜救、保护民俗文化为主旨的天桥民俗文化社里来。他们中身体条件允许的,参加各种群众文艺表演,展示民俗绝技;身体不好的,区文化委和区文化馆根据老艺人口述的绝技技巧,配合图片资料形成文字材料,在民间文化团体中培养传承技艺的接班人。截至目前,又有拉洋片、含灯大鼓、火飞叉等一批老技艺陆续接受了“橄榄枝”,准备回到它们魂牵梦萦的老天桥,再现往日的辉煌。

循线索 全区遍寻民俗绝技

最让张兴力记忆犹新的是两年前的一天。一位名叫果少卿的中年妇女找到天桥街道办事处文教科,毛遂自荐在社区文化节上演出老天桥古曲单弦。“真没想到,她正是单弦老艺人果荣生的后代!”张兴力说起当时的一幕仍很兴奋。早在2004年,天桥街道就成立了天桥民俗文化保护委员会,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老艺人为顾问,制订了发掘、抢救天桥民俗文化的相关措施,但收效一直有限。“正苦于保护非遗无从下手,果少卿刚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顺藤摸瓜。宣武区文委和天桥街道开始四处寻访民俗绝技艺人。老天桥民俗艺术鼻祖、有“大力士”之称的朱国良老艺人第一个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工作人员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往位于丰台的朱老先生家中。已过耄耋之年的老艺人,十岁开始便在天桥撂地表演,能同时拉60余斤臂力的硬弓5张,双风贯耳、钉板开石、五花飞石等技艺在当时更是堪称一绝。他和兄弟朱国全、朱国勋一起经历了天桥的兴起、兴盛和衰落,作为老天桥的历史见证人,朱国良老人不仅捐出了珍藏多年的十余张天桥老照片,而且毫无保留地将自家绝技的精髓和盘托出。

唱主角 非遗叫响宣南文化

宣南文化源长泽广,不独天桥一隅。2006年,宣武区文化委员会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小组,此后常年走访全区8个街道及50多家相关单位,每年举行20余次座谈、深入到百余个社区、老艺人的家中,采取录音、录像、搜集资料等方式进行普查。

目前,宣武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仍在继续,百余名区、街道普查员,穿梭于喧嚣背后的长街短巷。“每一个线索都不能轻易放过。”区文化馆负责人康国庆说,“对于挖掘出来的非遗,文化馆为它开辟专区向公众推介,提供免费的演出场所。”功夫不负苦心人。比同仁堂医药文化还早200年的鹤年堂养生文化被发掘出来,曾为清宫王爷解除病痛的王氏脊椎脑脊疗法重现人间,锦匣制作、老北京砖雕、小摇鼓、界画等,一大批只在文献中有记载的老技艺,又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

前不久,宣南文化的正式定义出台,区内已收集的200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了统一的旗帜,在各种宣南文化的舞台上,它们都唱起了主角。宣武厂甸庙会已成为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借助它的影响力,在保持老厂甸“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开辟了非遗展示区。尘封已久的老技艺“重出江湖”,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游客,不仅为已有的非遗项目培养了市场,还引来了更多的“世外高人”,形成良性循环。砖雕作为老北京建筑装饰艺术的代表,还走进了奥运场馆,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展示宣南文化的风采。 rj223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