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道琴、莲花落——民间曲艺濒临失传
【类型】报纸
【篇名】清音、道琴、莲花落——民间曲艺濒临失传
【简介】 青国全 记者 张驰 文/图 曲艺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很多表演形式正濒临失传。75岁的曲艺老人青国全从事民间曲艺表演长达半个世纪。看着身边的老伙伴一个个离开人世,传承人却没有几个,青国全心里非常着急。“莲花落、金钱板、花鼓、道琴、清音、莲簘这些曲艺陪伴了我们这些老艺人一生,但不能跟着我们一起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2153
【正文】
记者 张驰 文/图
曲艺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很多表演形式正濒临失传。75岁的曲艺老人青国全从事民间曲艺表演长达半个世纪。看着身边的老伙伴一个个离开人世,传承人却没有几个,青国全心里非常着急。“莲花落、金钱板、花鼓、道琴、清音、莲簘这些曲艺陪伴了我们这些老艺人一生,但不能跟着我们一起走进坟墓从此消失啊!”青国全说。
幼学曲艺 表演半个世纪
青国全老人并非专业曲艺演员,但却表演曲艺长达半个世纪。早在小时候,他所住的顺庆潆溪有一名叫叶炳林的老艺人,特别擅长金钱板表演,他受到影响便投身其门学习,从此与曲艺结下一生情缘。
后来,他长大后分到重庆的一个煤矿工作,业余喜爱表演金钱板的他受到大家喜爱,这让他的信心受到鼓舞。于是又先后学习清音、花鼓、道琴、莲花落等曲艺表演形式。随着表演水平日渐提高,他回到南充后,开始走上民间艺人之路,经常四处演出,这一演就是几十年。
“刚开始的时候,我编排的节目并不是很好,后来越来越熟,终于达到可以现场编排节目的程度,很多群众都喜爱看曲艺表演,这更加坚守了我走下去的勇气。”青国全老人说道。
身怀绝活 多种曲艺面临失传
与很多民间老艺人一样,青国全虽然表演起来随心所欲,但却不善言谈。他新收的弟子彭俊贵和一位老教师袁松泽说,老人十分有才,不仅擅长各种曲艺表演,而且创作水平极高。他创作的曲戏《教子》、《清童五姐妹夸夫》、金钱板《老人回忆四方寨》等作品都特别受欢迎。
“在他到我们学校演出时我们才认识。他的表演十分精彩,我很是喜欢。”袁松泽说,现在像清音、花鼓、道琴、莲花落这些曲艺已非常少见,南充还有人能够都表演出来,这十分难得!
在南充民间艺人中颇有名气的彭俊贵说,当年与青国全同一批的老艺人只剩下几个了,他们会的东西多表演也很有味道,这是后来人所不及,而我也已年近6旬,曲艺这门宝贵艺术现在真是面临失传危机了。
现场表演 震住大帮年轻人
青国全是一个行动胜于语言的人。为了证实自己的能力,他现场穿上长袍短衫秀起艺来。从金钱板、花鼓到清音、莲花落,但凡带来的乐器,他都展示了个遍。
现场乐声悠扬,他声色俱全的表演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围观,并纷纷对其出色演出发出阵阵惊叹,掌声不时响起。特别有意思的是,在表演中,青国全老人还随机编起了词,诸如“我虽然长得老,脸上长核桃,但老婆一直夸我帅,帅在心灵美帅在有追求”,顿时赢来阵阵笑声。
青国全老人告诉记者,曲艺虽然是古老的民间艺术,但只要注入时代元素,仍然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为此他一直致力于表演形式的创新。他很怀念当年曲艺风行的年代,他认为在茶馆、酒楼等公众场所引入曲艺表演,肯定比单纯的打牌闲聊有意思多了。
对此,南充著名曲剧艺术家、被称为“中国第一女阿Q”的陈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曲艺的传承危机的确存在,像青国全这种会多种曲艺表演的民间老艺人已越来越少,她希望有年轻人能够主动扛起传承的重任,使优秀的民间艺术能够得以流传。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