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腔有板有眼,旋律细腻柔美、抑扬顿挫的高王院莲花落最早的作用是为了移风易俗——生动风趣的莲花落本报记者刘震
【类型】报纸
【篇名】唱腔有板有眼,旋律细腻柔美、抑扬顿挫的高王院莲花落最早的作用是为了移风易俗——生动风趣的莲花落本报记者刘震
【简介】本报记者 刘震 高王院莲花落表演者在演出。本报记者 杨惠全 摄 武清区高王院莲花落在当地很受村民的欢迎,每逢演出,用于伴奏的钹鼓敲得震天响,吸引村里的男女老少前来观看,热闹非凡。随后,在霸王鞭的带领下,表演者身着鲜艳的戏服,做出灵活优美的动作,唱出风趣美妙的莲花落,逗得观众哈哈大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55
【正文】
本报记者 刘震
高王院莲花落表演者在演出。本报记者 杨惠全 摄
武清区高王院莲花落在当地很受村民的欢迎,每逢演出,用于伴奏的钹鼓敲得震天响,吸引村里的男女老少前来观看,热闹非凡。随后,在霸王鞭的带领下,表演者身着鲜艳的戏服,做出灵活优美的动作,唱出风趣美妙的莲花落,逗得观众哈哈大笑。每逢春节,特别是正月十五赶庙会、进香时更是精彩。
据高王院莲花落代表性传承人王文安介绍,高王院莲花落起源于清朝末年,一名外地艺人来到高王院村扛活,当时村里的年轻人一到秋后就闲来无事,除去赌博就是玩耍。眼见此景的艺人,为了让村里的年轻人走上正途,他决定将自己掌握的莲花落传授给村里的人,并在词中加入许多劝人向善、积极生活的内容,因此起名高王院戒赌莲花落。
最早的莲花落表演者共有六人,他们分别扮演两名大小姐、两名二小姐与两名丫鬟。霸王鞭与打节子的虽不算在六人中,但是霸王鞭负责领队打场,同时配合唱腔表演,打起鞭来眼花缭乱,作用十分重要。打节子的表演时呈半蹲姿势,边跳边打节,还有十几名扮演伴唱的。全部表演者均为男性,女性角色也均为男扮女装,装束上则与评剧类似。表演时,通常会有一鼓七钹来伴奏。演唱者双手分别持两个竹板,边打边唱,演唱起来有板有眼,细腻柔美,抑扬顿挫,尾音略长。百年来,共有《耪地》、《看相思》、《大姐要吃甜葡萄》等十几段传统唱段传承了下来。这些唱段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乡情民意,并起到了宣传教育移风易俗的作用,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王文安告诉记者,高王院莲花落能够传承百年,非常不容易。正是因为莲花落的寓教于乐,淳化民风的功能,高王院村民风一直备受赞誉。2009年,高王院莲花落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各级领导对于保护这一表演形式都非常重视,制订保护计划并成立了莲花落协会,着重吸收培养年轻演员。几年来,他们多次在外演出受到广泛的好评。如今,村里已经有几十人学习莲花落这门艺术,村里的老艺人也将自己掌握的莲花落传授给新人。不少人将业余时间花在了学习莲花落上,成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极大地丰富了文化生活。这也使得高王村莲花落薪北相传,进一步扩大了这门艺术的知名度。
新闻链接:武清区高王院莲花落起源于清末,由外地艺人传入高王院村,最初目的是戒赌。此项花会锣鼓乐器齐全,生、旦、净、丑行当齐全。唱腔唱段有板有眼,通俗易懂,生动风趣。高王院莲花落于2009年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