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皮影戏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皮影戏

【简介】 皮影戏 皮影戏是地地道道的农村戏,演起来方便快捷,让人又过戏瘾又省钱,很受农民欢迎。我的许多儿时记忆,都与皮影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皮影剧团班子很小,连同乐队、演员和管理道具的,总共不过10人,最少的只有4人。演戏的行头箱柜远远没有大剧团那么复杂繁琐沉重金贵。一般只用两只箱子,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823

【正文】

皮影戏

皮影戏是地地道道的农村戏,演起来方便快捷,让人又过戏瘾又省钱,很受农民欢迎。我的许多儿时记忆,都与皮影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皮影剧团班子很小,连同乐队、演员和管理道具的,总共不过10人,最少的只有4人。演戏的行头箱柜远远没有大剧团那么复杂繁琐沉重金贵。一般只用两只箱子,一只装皮影,一只装乐器。演员年龄较大,多在五十开外,基本上都是男的。偶尔有一两个中年女性的,多是班主的亲属。每个演员都随身携带一两件乐器,有板胡、二胡、笛、钹、鼓、锣等。皮影是牛皮做的,结实、鲜亮、精巧。

皮影剧团的广告做得很特别。由班主或骨干推上自行车,车头挂一只皮影子,走街串乡。他们虽然不言不语,但别人一见这特殊的招牌就知道是卖皮影戏的。有人接洽,广告人当场作主,敲定价钱,确定日期。戏价不高,除了管饭,一场戏20元左右。他们很守信誉,讲定了日子,从来不避风雨,绝对准时。

皮影戏的舞台很简单。选择一处空房,用两根木椽撑开一张银色的幕布,挂上一具汽灯,放上一张桌子或支起一块平板,摆上几张条凳,就成了。皮影戏的幕布有一定斜度,便于靠放暂时没有唱词或动作的皮影。若在室外,就推来一辆旧式木制大车,再按上述方法搭台子。操纵皮影的演员兼唱台词,有时一人竟能同时操纵几个皮影,分别扮唱不同角色。孩子们一见皮影剧团来了,高兴得连蹦带跳,撅着屁股,奔走相告。他们紧随演员,形影不离,看人家搭戏台、挂亮子(幕布),听人家吊嗓子,帮人家拉绳子、搬凳子,比在自己家中干活殷勤卖力多了!这几天里,他们吃饭时议论皮影戏的内容,走路时仿学皮影戏的唱腔,晚上睡觉,梦境仍与皮影戏相关。大一点灵性点的孩子,还学着做起了皮影子,有刘备关羽张飞,有包文拯秦香莲陈世美等。

农村人把请剧团演戏叫写戏。那时写皮影戏的人,多用于庆贺家中的喜庆事。

最常见的,是新房盖成后烘房唱皮影戏。老人们说,新房里响响铜器,能驱魔逼邪。乡邻看戏,既是贺喜,又可观赏品评房子,还能为主人布置新房提出许多合理化的建议。记得有一段开场戏叫《岁岁平安月月福》,戏文很有地方特色。虽无唱腔,但皮影中的丑角很近乎说快板的方式,连珠炮似的从正月说到腊月,一气呵成,常会引来阵阵掌声。散戏后,我与几个伙伴当面请教演员,将戏文笔录了下来:正月初一起得早,磕头拜年吃水饺。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炒豆豆。三月清明落雨点,纪念索姑朝青山……九月重阳要登山,娘给女儿蒸枣旋。十月一,祭祖先,儿孙上坟烧纸钱。十一月,天地寒,穿上棉被新衣衫。腊八节,祭灶仙,平平安安又一年!

娶媳妇唱皮影戏,班主是要与主家商定戏的内容的。有的人既挑剔又迷信,担心戏文中的某些话影响吉利。要是出了岔,班主既拿不上戏钱,又搬不走戏箱。因此,班主要将戏文细节告知主人。当然,绝大多数主人宽怀大度,并不十分计较,确定戏单的事情很快就会决定下来。有一节闹洞房的戏文很逗人。看了戏,年轻人真的就按照戏文的引导闹起了洞房,叫主人哭笑不得。皮影戏是这样演的:空中吊着一枝花,新婚夫妇来对话。男:空中一枝花。女:妹子想要它。男:就是够不着。女:哥哥抱一下。于是男皮影将女皮影高高抱起,衔花入口,二影亲昵之状甚烈。看得次数多了,戏文也就熟了。唱到热闹处,戏台下的年轻人也会跟着哼起来唱起来喊起来。

爱热闹讲体面的人家,添了头首娃(第一个孩子),或是第一次添了男孩,日子再穷,也要唱台皮影庆贺一下。吃过午饭,主家要抱出孩子与亲友见面。同时,要在桌面上摆上帽子、钢笔、鞭子、烧火棍、玩具枪、讨饭篮等物品,让孩子抓拿,用以判断孩子将来是当官的、做学问的、种田的、做饭的、当兵的或是要饭的。孩子要是抓了前两样东西,一家人就高兴得不得了,认为孩子命运好前程远大。不过,多数家长是抱上孩子抓“吉”物的。孩子人小胳膊短,由大人抱着从前头抓起,很容易抓到吉祥物。唱戏时,乡邻们几乎无人缺席。因为,不光可以过过戏瘾,戏完后还要打一顿“平伙”(免费招待看戏人)的。唱戏时,顺便给娃拜干妈、戴缰绳。乡亲们是要趁机打逗取笑孩子父母亲和干爸干妈的。有时,他们竟被大家抹上锅墨,弄成满脸黑。就这,还不准清洗,必须照样出面应酬来客。开戏前,他们带着黑墨脸亮相谢客,惹得哄堂大笑。正戏之前,先要唱一节神戏。记得神戏戏文中有几句唱词:“离开八仙堂,四海把福降。麒麟生的麒麟子,状元才生状元郎!”戏场内,汽灯嘶嘶地响,演员入迷地唱,观众痴痴地看。旱烟味、煤油味,还有妇女怀中孩子的奶香味儿混杂一起,再加上从门外飘进来一股股燃放鞭炮的火药味儿,给人一种十分特殊的感觉。沉浸其中,如坠仙境,乐不可及,美不胜言。那才是农家人独享的专利哩!

几十年一晃过去了。那时的孩子长大成人了。那时的皮影戏越来越难见到了!

前些日子,儿时伙伴们重逢,又谈起了皮影戏,说到了“抓满月”。仔细数来,抓到吉祥物的孩子,人生坎坷,屡遭厄运的还不少哩!于是,大家由此谈起了命运。有的说,命运是上天注定的。有的说,命运是靠自己把握的。有的说,命运不能不信不能太信,信不信由自己……谈论归谈论,其实大家并不在意什么命运不命运,在意的,是对儿时朋友的关注和感叹,是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回顾和品味,是皮影戏引起来的一个个故事。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